2015届高叁语文复习计划与策略
高叁语文备课组&苍产蝉辫;执笔:袁莉娜
为迎接2015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特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就高叁复习备考拟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语文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的过程。按照这个规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确定复习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备考思想,强化训练这条主线,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叁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力争通过师生一年的共同的努力,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从容面对高考两方面都能得以丰收。
二、计划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14年9月-2015年2月。主要对各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能深入了解各考点,注重板块综合训练。注重对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五个模块复习。第一轮复习时间相对较长,复习中穿插名句默写、名着阅读等复习检测。
2、第二轮复习,2015年3月初-2015年4月底。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行大综合训练,迎接第一次模拟考试,并做好分析工作,为后阶段复习做好准备。训练的重点是查缺补漏,训练解题速度和答题技巧。在这轮复习中重点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特别要引导学生养成做题后反思的习惯,做到每做一道题有每一道题的收获。要认真分析各地模拟试题,获取重要的考试信息。
3、考前冲刺复习,2015年5初-2015年6月初。注重考点的全面梳理,迎接第二次模拟考试,针对学生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及考试常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心态、复习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等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
叁、大致进度(一轮复习,复习内容与学案和《南方凤凰台》材料相结合)
时间安排
周次
|
复习内容
|
主备教师
|
穿插内容
|
1—4
|
文言文教材知识
|
备课组6位老师
|
文言实词、名着阅读、基础(名句、文学常识)、写作
|
5
|
国庆长假
|
|
|
6
|
文言文阅读检测训练
|
袁、边、
|
基础、名着、诗歌、阅读
|
7
|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
潘、施
|
基础、名着、写作、文言文
|
8
|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
詹、边
|
基础、名着、诗歌、阅读
|
9
|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
袁、冯
|
基础、名着、写作、文言文
|
10
|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
施、边
|
基础、名着、诗歌、阅读
|
11
|
期中复习、考试、讲评试卷、
|
|
|
12
|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
潘、施
|
基础、名着、写作、文言文
|
13
|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
詹、边
|
基础、名着、诗歌、阅读
|
14
|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
袁、冯
|
基础、名着、写作、文言文
|
15
|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
袁、詹
|
基础、名着、诗歌、阅读
|
16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潘、冯
|
基础、写作、名着、文言文
|
17
|
论述类文本阅读
|
袁、边、
|
基础、阅读、名着
|
18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詹、施
|
基础、写作、名着、文言文
|
19
|
语言表达和运用(压缩语段)
|
潘、施
|
基础、名着、散文
|
20
|
语言表达和运用(图文转换以及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
袁、边
|
基础、名着、小说、文言文
|
21
|
语言表达和运用(仿用句式变换句式、漫画等)
|
詹、冯
|
基础、名着、散文、写作
|
22
|
考前综合训练,期末复习
|
|
|
23
|
考试,布置假期作业
|
|
|
注:在整个学期的专题复习过程中,以下训练贯穿始终。
1.基础专题全面复习,抓实语文素养。2014高考变化较大,去除了语音、成语、病句,复习时稍作调整,不作为重点,但仍不能大意。对于名句、文学常识等可以小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利用早读和自习课阅读,课前5分钟抽查,每周至少3次。
2.加强议论记叙类文体训练,从审题、立意、结构、选材等方面进行训练,强调写作的基本要求和结构,注重新材料作文的训练。每周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或阅读积累,并经常补充阅读材料。一轮复习完成叁个方面训练,一是准确的审题立意,二是合理的布局谋篇,叁是快速的连缀成篇。
3.文科班附加题的训练。首先,在原来文言文复习的基础上,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充分利用《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资料来拓宽学生文言文的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断句、文意概括等方法的指导,并强化文言常识的积累。其次,利用好《文科加试题复习资料》,要求学生对所考名着从面到点有初步的了解。教师每周利用一节到两节课时间对每一部名着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每一部名着进行专题训练,做到讲练结合。叁是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与鉴赏,本部分内容主要穿插在“压缩”“现代文阅读”的专题复习中,不作另外专门复习。课外利用各地试卷的相关练习进行训练,以练为主,以“练”促“练”。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的初步计划,在具体实践中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做灵活的变动。
四、备考措施:
1、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做到六个统一。①统一资料。 ②统一教学安排;③统一教学内容。④统一教学方法。⑤统一教学时间。⑥统一教学检测。要分工合作,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2、注重备考研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
3、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叁。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标答”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4、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5、重视培优补差。①教师要对每一位跟踪的学生“立体”的了解,注意点面的结合,让差生有进步,让优生有突破,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虽然很难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但可以减少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变可得分为必得分。比如,作文方面,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坚决杜绝“未完篇”,尽量少些错别字,注重训练书写工整等等。②课堂上,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提高学习成绩。③课堂外,对于优等生,可另行指定课外资料,布置高要求的作业,在每周定期检查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鼓已擂响,只要我们备课组团结协作,复习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