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狠抓基础,注重训练;调适心理,关注非智;面向实战,把握细节。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的高中物理知识网络。
2、通过复习深化学生对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4、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范答题格式。
叁、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题型主要对已复习知识进行综合训练,适当向后延伸。
教学进度:
日期
|
内容
|
9月
|
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
|
10月
|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静电场
|
11月
|
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
|
12月
|
交变电流及传感器、3-3、3-5
|
1月
|
模拟练习
|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模块进行综合复习训练,时间上约从二月初到四月底,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考试中的几个分支(力和运动、曲线运动、功和能、电和磁、3—3 和3—4 、实验部分)进行综合复习。
第叁阶段:
根据收集的高考信息编写综合模拟练习和组织模拟考试
四、具体措施
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考查范围和能力要求
考试说明是根据高中物理新教学大纲制订的,是高考试卷命题的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考查的知识范围、各种能力以及试卷结构、各知识点占分比例、试题题型和难易程度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学习考试说明,就是首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不作要求的,哪些知识是有要求的。学习考试说明还要明确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要求。考试说明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Ⅰ、Ⅱ两个层次。而Ⅰ、Ⅱ这两个层次与试题的易、中、难却不能作简单的对应。实际上两个层次的知识仅仅说明了其在高中物理内容中的地位,Ⅰ层次知识为高中物理中的基础知识,Ⅱ层次知识为高中物理的重点核心内容。
(二)夯实基础,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复习工作要扎扎实实开展,不急不躁地开展。一轮复习时,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做到无一疏漏。
1.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理解清楚,弄清其本质,理清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2.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认识是一个渐进式、螺旋式的认识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遍课堂教学就达到考试说明中对考生提出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高叁的复习决不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重新认识和升华,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总结和提高。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及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要详讲,其他知识可略讲。对试卷和模拟卷要精讲。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重点讲,大多数学生会的题目简略讲或不讲。讲评试卷要力避老师唱独角戏,应以多样化为好,老师讲讲,学生也可以讲讲,对错题应有针对性纠错训练。把复习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讲评中,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和困难之处。
3.注重物理复习方法的指导和物理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提倡“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模式。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之后,必须通过科学地训练来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举一反叁,融会贯通。同时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物理解题方法多种多样:隔离法、整体法、图象法、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微元法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
4.每一本复习资料都有自己的特点,最适合自己学生的需要精选。因此老师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复习资料找准了,也有个精选精练的问题。针对高考的重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可以多讲例题多练习。针对高考的能力要求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对一些贴近科技前沿、联系生活实际的热点试题要多练。对这类试题的训练重在审题、读题及方法指导上。
(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上交的作业,阶段性的测试,月考、周考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在拿到问题以后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处理问题,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后还要记录、整理、归纳、分析,并对每个学生作出反馈和指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情况并作了相应的交流指导,才能拿出最佳的复习方法,取得最好的效益。有许多事例已经表明,只管教不管学的教学效率是不高的。另外,每一届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班的学生情况也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以不变的眼光去猜测学生,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我们需要耐心地接受今天的学生,耐心地接受他们的学习物理中的种种不如意,然后再耐心地想办法去解决。
(四)重视应试的正常心理状态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教法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意识。对过去学习中易犯的错误,有针对性地提问,编选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讨论和注意。教师还要介绍有关应试的正常心理状态,寓非智力因素(情绪、意志、习惯)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测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临考的冲刺训练中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增强心理上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是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的关键。
(五)加强团队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平台分析、研究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复习思路、方法,明确重难点知识,交换教学心得,研究复习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高考题变化的思路、热点和动向,把握高考复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协作,互通信息、加强集体备课、注重高考信息收集,加上努力拼搏,定会在2015年高考中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