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礼嘉中学 袁莉莉
摘要:心理学中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即期待效应,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就越有可能得到期待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把它借鉴到英语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信任和教师正确的评价, 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期待 自信 英语教学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做皮格马利翁(笔测驳尘补濒颈辞苍)的国王。他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罢了,并不具备可信度,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那就是如果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期待的结果。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工作。其实教学过程不就是一个&辩耻辞迟;雕刻&辩耻辞迟;的过程吗?
教师即是雕刻师,而学生则是雕刻师手下的作品。雕刻师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构想和希望,将一块石材雕刻成形,而教师也可以培养出与自己期望水平相符的学生来,简单的说就是使学生的学业朝教师设置的目标发展并最终实现之。早已有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与学生的成绩(志向水平)相关。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对1-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耻辞迟;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辩耻辞迟;(实为智力测验)后,随机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并故意告诉每一个班的老师:他们是&辩耻辞迟;未来的花朵&辩耻辞迟;,有很大的&辩耻辞迟;学习冲刺潜力&辩耻辞迟;。八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辩耻辞迟;未来的花朵&辩耻辞迟;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辩耻辞迟;求知欲更强&辩耻辞迟;,&辩耻辞迟;更有适应力与魅力&辩耻辞迟;。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辩耻辞迟;未来的花朵&辩耻辞迟;抱有期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暗示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起来,并给老师以反馈。老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感到他们更加顺眼与可爱,更会把自己的感情与期望投注到学生身上,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罗森塔尔借用典故将这一现象称为&辩耻辞迟;皮格马利翁效应&辩耻辞迟;(又称&辩耻辞迟;期望效应&辩耻辞迟;)。
从以上实验的效果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效应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在我校这样的普通高中,生源相对较差,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效应,必将对教学的提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从现状来看,我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缺乏自信,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如果仅有教师单方面进行外在教学、灌输知识,而没有学生由内在需要而主动接纳的话,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是很困难的。既然基础差已是难以改变的现实,那么我们只有从可以改变的心理状态着手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形成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即学习动机。但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该调整好自身心态,才能对学生倾注热情,激发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作为&辩耻辞迟;人类灵魂工程师&辩耻辞迟;的教师,已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成熟的心理。与心理尚未成熟,文化知识不够全面,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学生相比,教师应更具备冷静地认识现实、客观公正地分析对待事实的能力。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灰心,不能将学生看扁了而任其发展,而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应以较强的毅力使自己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任何一个&辩耻辞迟;闪光点&辩耻辞迟;,并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当教师调整好自身心理状态,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后,便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步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信:
一、付出爱心,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辩耻辞迟;教育的奥秘&辩耻辞迟;,他的座右铭是&辩耻辞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辩耻辞迟;。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在现实中,我们见过为救学生奋不顾身牺牲自己、为接济学生甘愿苦守清贫的伟大的师爱,但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殷雪梅,教师的爱更多的是体现在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惑时悉心开导……。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能洋溢着他的爱。这种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有利于交流的进行。所谓&辩耻辞迟;亲其师,信其道&辩耻辞迟;,师爱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的教育必然乐于接受,也就能起到效果。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过:&辩耻辞迟;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辩耻辞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信任,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过渡、逐步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知觉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辩耻辞迟;评价积极性原则&辩耻辞迟;,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或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一)、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
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打击学生自信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无错误: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 好!)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说"Make it easy."(别紧张)、"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
(二)、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为此我通常的做法有:
1,生动活泼,热情洋溢,表扬有针对性:
作业批语忌千篇一律,应生动活泼,有针对性。对成绩历来很好、作业卷面整洁且正确的学生,只需用“Good!”,“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简单的褒词来表达赞扬;而对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学生,就要抓住优点,用略为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和赞扬,顺带提出希望,这样效果较好。如:对字迹工整、认真但作业却有错,或是作业基本正确但书写不够工整、认真的学生,我给的批语是:
“What a beautiful handwriting! If only be more careful!”
“Well done! But would you please improve your handwriting?”
针对各种不同情况,我用来表达赞扬和鼓励的类似批语还有:
“I’m so glad to see your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
I’m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now. Thank you!”
“Try again,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Well done! Try to be better next time, will you?”
2,幽默风趣,委婉动情,批评有艺术性:
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他们学习的自尊心。英语中的委婉语和虚拟语气常可用来表达带批评意义的指导。如:
“If only…!”, “How I wish…!”, “Would you please…?”, “I’m afraid you…”等。我常用的这类批语有:
“If only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
“How I wish you did your homework all by yourself! I think you can.”
“I’m sorry to see you didn’t use your own head this time. Will you do it all by yourself next time?”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
“I’m afraid you used Chinglish here, do you think so?”
这类批语往往结合当时学生所学句型、词汇来写,遇个别生词我就用中文加注,以便学生理解。这样既达到了批评指导的目的,又给出了运用这些句型的示范,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句型的印象,而且平等的语气也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3,关注后进生,批语注意连续性: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而后进生尤其如此。因此写作业批语时对后进生应有所侧重,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注重每一次批语的反馈及该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如:曾经批评过某生的书法,后发现其有所进步,我立即给予表扬:
“I’ve found 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before. Thank you!”
某生曾抄作业,后来他自己能独立做作业了 ,尽管有错,我仍然立即鼓励:
“Wonderful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 You have made progress now!”
这些批语加上课后的辅导和交谈,使许多差生逐步赶了上来。有学生用“make fun of”造句时写道:“Nobody wants to be made fun of. Our English teacher has never made fun of us.”还有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给我写道:“Thank you for your words and help. I’m doing well in my English study. I will be a teacher like you in the future.”我觉得这正是作业批语的情感魅力所致。
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积极的情感魅力。
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辩耻辞迟;皮格马利翁效应&辩耻辞迟;在教与学之间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学艺术论》李如密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摆英闭德·波诺:《思维的训练》(1987年版生活·读书·新知叁联书店)
3.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教学方法与艺术系列丛书》杨斌,宇慧主编,长城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