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组区级课题
《中学地理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总结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以关注人的发展为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两大主体。其中,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传知、启智、解惑、励志、助学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有一定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显性主体与隐性主体的关系(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主体由隐性逐步走向显性;同时,教师主体则由显性逐步走向隐性),必须把教师和学生整合起来看待。在学本教育视野下,不仅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而且教师也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二、最近研究动态
1、坚持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本学期全组教师一方面在业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自己所订阅的专业杂志,以及教研组的《地理教学》。在教研组集中活动时间,共同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挑选出来的理论文献,从教育教学理论思想角度进一步提高课改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课题研究的必须性认识,推动平时课堂教学的变革。
本学期偏重对地理课堂课型的研究。所谓“课型”,就是课的类型,确切地说是指现代学校教育中以学科课程为课程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组织形式、依据教学任务、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划分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它的形成和划分受制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在实践操作中还需要依据具体教师和教学班级的现实情况。
通过开设课题研究课,课后研讨、反思,总结,提升教师的对课堂教学课型的把握。根据课型的特点和要求,要求教师在充分分析学生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本”的思想,并且及时总结和反思。
2、稳步、扎实推进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更
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推动课题扎实进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学期学习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学地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脱离以班级授课制为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课型”也就没有了实践操作的必要载体;忽视人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发展规律,就会使课型在实践操作中滑向盲目的行为主义,可能会产生事倍功半的不良效应。
课题研究课作为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人独立研究展示的重要机会和窗口,同时也是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研究心得、看法和做法、相互取长补短的重要平台,切实做研究课的开设、评价对促进课题整体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每位开设研究课的老师要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备好教案、学案,课后要有相应的教学反思。课题组及时做好电子文稿的资料收集工作,形成备案。
3、定期课题交流研讨会。
课题组成员分散于各教学楼的部分办公室,不是能时常聚在一起进行课题的交流和探讨,故需定期开展课题交流与研讨,集中研讨课题研究过程碰到各类问题,总结上一阶段课题研究的情况,同时安排下一时段课题研究应当做的工作,或是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闭门造车式的内省反思活动,如果不与他人进行交流,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因此,课题组将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组织教师,提倡课题组在平时、集体备课和教研组交流时间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对话。
本学期,课题组内教师结合校公开课和区公开课积极开设课题研究课,并撰写课后反思。毛丽菊老师开设了高一区公开课《自然界的水循环》、黄宇倩老师开设公开课《山地的形成》,时常武老师开设公开课《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5、阶段性成果
表格1 发表和获奖论文
姓名
|
文章题目
|
交流或发表情况
|
王小春
|
以学为本,确保地理课堂学生主体地位
|
师陶杯叁等奖
|
王小春
|
对学生课堂插嘴的价值及引导的思考
|
蓝天杯叁等奖
|
王小春
|
以学为本,对学生课堂插嘴价值及引导的思考
|
区年会一等奖
|
王小春
|
让地理课堂渗透乡土气息&苍产蝉辫;《科技创新导报》
|
2014年第15期
|
卞春尧
|
让生活素材为地理课堂插上飞翔的翅膀
|
师陶杯叁等奖
|
卞春尧
|
巧选身边素材盘活地理课堂
|
蓝天杯叁等奖
|
卞春尧
|
生活素材点亮地理课堂
|
区年会叁等奖
|
表格2 各级各类荣誉及奖励
姓名
|
时间
|
获奖内容
|
王小春
|
2014.5
|
2013年度考核 区优秀嘉奖
|
王小春
|
2014.9
|
“茹伯兴奖教基金” 优秀教师奖
|
王小春
|
2014.12
|
2014年度武进区地理高中教师优质课评比 二等奖
|
时常武
|
2014.8
|
2013—2014年度 校优秀班主任
|
时常武
|
2014.9
|
“茹伯兴奖教基金” 优秀德育工作者
|
时常武
|
2014.9
|
“茹伯兴奖教基金” 优秀教师奖
|
黄宇倩
|
2014.8
|
“王林元双百万奖教金”教学质量叁等奖
|
叁、存在问题与今后措施
1、课题组管理方面&苍产蝉辫;
管理不够严密,相对较为松懈,已制订的研究制度和规章没有很好的得到落实,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如如何在集体备课时间更明确地进行课堂教学某一方面的讨论、研究,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2、理论素养和水平不足,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没有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同时要注意的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能会接受教师的教育,也可能会抵制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只是为“学”而存在的;学生的“学”,才是学生能否发展成才的关键的内在因素,最终决定学生能否发展成才。
教学中尝试启发学生动脑用脑,进一步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去追求知识,而不仅仅是现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去尝试理解教材,经过头脑的思考,产生疑问,再在教学的指导下寻求答案。学生思想上对副科学习不重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加上初入高中,对高中学习生活不适应,厌学情绪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