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黄宇倩)
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资料准备充分。本节课的思路很清晰,学生按照导学案自主学习,课上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巩固落实。以结构化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运用图文资料概括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衰落的原因,整治措施。再将此方法应用于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上,学以致用。相关的教学资料准备的比较到位。比如在扩展的鲁尔区的环境整治后的面貌;怎样具体调整的工业结构;发展了哪些第叁产业;辽中南工业区的问题及整治措施等方面上都有体现。
有意识有针地性强化教学重点,做到了突出了重点、难点。而本节课的对于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条件、衰落原因、整治措施叁个重点内容,是在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之后,我再做进一步总结,然后让其整理。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牢固地掌握。难点内容课上分组进行研讨。
本节课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比如说本节课的第二个探究问题,辽中南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政治措施。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仔细认真阅读图文资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积极的思考,然后组内分享、交流,最后统一答案,进行展示。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教师也比传统教学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公开课的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面能够用精炼简洁的语言来表述、表达好知识。适当的过渡语言可以使得整堂课表现的完美,能够使课堂的整体性更强。冗余的语言,会使得学生对于课堂有所放松,使得知识之间的衔接出现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