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本在心育
袁 辛
校园伤害案如今时常见诸报端。这些事情虽多属突发,在我听起来一点都不吃惊,只有唏嘘和无助。我深知,无论悲剧发生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也无论当事者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甚至也不用去探究悲剧的推手是谁,但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就是根本症结在于教育理念上出了问题。
一个七岁小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说他想要杀死班里的六个同学,因为他在班里排名第七,“如果我前面的六个同学死了,我就成为了第一名”。
一个五年级小学生,患抽动症无法上学(会影响别的同学)。在家的日子,无论玩玩具,还是偶尔读读书、写写作业都很好,就是不能提上学的事。父母无奈求助于心理咨询,呈现出来的更深层原因却是孩子对父母的怨气:“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总让我做作业做到很晚,经常到夜里十点、十一点,有时还更晚,多困也得写,因为他们总说如果我不好好做作业,就要把我的文具、书摔了……”
胜者为王的功利主义教育,自然会格外彰显出“人性恶”的一面。只能做第一不能做第二,使所有的同行者都成为理所当然的敌人。唯成绩为优,导致孩子们成为学习机器,而无暇顾及建立友善互助的朋辈关系及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没有交集自然不懂互爱,没有情谊自然难以珍惜;无论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都因没有得到呵护和肯定,而导致自暴自弃或轻慢相待。
教师一方,薪酬奖金,晋升荣誉,无不与班级的成绩和升学率挂钩,灵魂的塑造则被束之高阁,心灵的培育无暇顾及;砸锅卖铁只求孩子成功绩优的家长们则无助而无奈,即使想要孩子轻松、愉快、开心地学习,但最终仍会不知不觉成为应试教育的同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积极健康的心态,抗击挫折的能力,惺惺相惜守望相助的情意,爱己助人的品质,都非一蹴而就,需慢慢养成。如若真正懂得人性人心,知晓撬动地球的支点,那就再简单不过:一切好成绩的获得、升学率的提高、迎风高歌的能力、高品质师生及亲子关系的建立,若想“急功近利”,唯一的途径就是:心育。除了心育,还是心育。因为心气儿顺了,一切就都好了。
(选自2015年2月21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