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礼嘉中学部分小记者相约红梅公园,探春访梅,一起欣赏梅花掩映下的秀色江南。
红梅公园因梅而闻名,而赏梅的最佳处便在红梅阁,赵翼曾写诗赞叹:“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 红梅阁始建于唐代昭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几经战争毁坏,现今的红梅阁重建于清光绪年间。阁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祀玉室,斗老,文昌;下层为祀师堂,祀道教的祖师爷张天师等。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成为整个公园的一处赏梅胜景。站在红梅阁上放眼望去,已然是一片花的海洋,红的、粉的、白的,绚烂夺目,单瓣、双瓣、重瓣,精彩纷呈,或重叠掩映、或疏影横斜、或一枝独秀,婀娜多姿,或高大挺拔、或盘区多姿、或亭亭玉立,形态各异。开始似乎闻不到任何香味,但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便能体会到“暗香浮动”的妙处。几只蜜蜂似乎也不愿错过这美丽的春色,在梅花丛中盘旋飞舞,留恋于这动人的春色之中。
无论是&濒诲辩耻辞;梅、兰、竹、菊&谤诲辩耻辞;还是&濒诲辩耻辞;松、竹、梅&谤诲辩耻辞;,中国的文人墨客赋予梅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古人钟情于梅,是因为梅的美丽?高洁?傲骨?还是它与众不同的品性?也许各有所爱,也许兼而有之。古人寻梅、访梅、赏梅,爱梅、惜梅、赞梅,画梅、写梅、颂梅。梅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挥不去,绕不过的重要内容,漫步红梅公园,看的是美丽的梅花,赏的是烂漫的春色,让人沉醉的是一种文化与韵味。赏梅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地上总是会见到一些游客扔下的垃圾,信手捡起,放进垃圾桶,我们用行动来维护和谐的赏梅环境。
叁月的午后,阳光明媚,惠风和畅,闲庭信步,赏心悦目,悠然自得,心旷神怡,让人流连忘返,我们已沉浸在这花丛中,我们已陶醉在这春天里。 (图文:施孝丹;审稿:管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