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热情凝结为作用力,将学生向未来一点点推移;把智慧编织成电磁场,让学生向成功一步步靠近。以辛勤为杠杆以付出为支点,武进援疆物理教师吴业庭想撬起的,不是庞大的地球,而是尼勒克武进高中学生们触手可及的明天。
遵从内心,无需犹豫。作为柔性人才在尼勒克武进高中教书已半年的吴业庭老师再次留了下来。援疆本已光荣,又是人到中年,何需再度留下?这是别人的疑惑与不解。“天山虽美,可山外的天地更广阔。”平时风趣诙谐的吴老师此刻却深情真挚:“我曾经也是湖北山里的孩子,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留下来鼓励孩子们走出天山。”
吴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当学生碰到难题或者学习状态有所松懈时,他总会拿自己的求学经历说事。这个时候,他操着重重的口音,挺着圆圆的肚腩,露着坏坏的微笑,无需苦口婆心,却能轻松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重拾学习信心。
学生喜欢他,一是因为他上课知识渊博,逻辑严谨;二是因为课堂看似严肃实则活泼,课堂时常欢声笑语。在学生眼里,课堂是老师,课后是朋友。学生们都亲切的喊他“老吴”。“老吴”在讲台前时常围着一群说笑嗨聊的学生,学生们就会模仿“老吴”那带点方言普通话的腔调常说的那句“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尤其是读书。”
吴老师虽是久经课堂,却难免碰到难题。他来疆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任教的高一“武进班”居然有7种少数民族学生。尽管他们从小学汉语,可碰上专业的物理知识术语,他们能听得懂吗?吴老师不无担忧,况且自己普通话还不是太好。每堂课下来,吴老师总要走到少数民族学生身边,问他们课堂上有没有听懂。回到办公室,他会主动请教班主任或者少数民族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怎样讲,少数民族的学生也都能听得懂。“我要确保每一个学生不掉队。”他时常讲这句话鞭策自己迎难而上。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吴老师坚持早晨早一小时上班,提前到教室转转,督促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回到办公室就仔细批改课堂作业或者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每周二叁的中午,吴老师放弃午休,吃完午饭就打车赶往教室坐班。吴老师两个班级的课大多都在下午,但他克服困难,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致让学生疲劳学习。
在武进,在礼嘉中学,吴老师是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自身又热衷于研究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前沿理论,而且成果丰硕,可以说是一名研究型教师。“真情援疆,我要为尼勒克教育事业留下什么?”这个问题,吴老师常思考。不以“援疆专家名师”自居,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积极引领当地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吴老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主动申请在高一物理备课组办公,常与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设计;主动邀请老师们进班听课或者主动听其他老师的课;主动参与青年教师汇报课、评优课,指导他们不断成长;主动开设专题讲座,为全县初高中物理老师进行专业引领。教学之外,吴老师把二十多年的教学积淀无私分享给了尼勒克的物理老师。现在,吴老师又主动申请研究课题,助力学校教科研工作。&苍产蝉辫;
心如海洋宽广,爱如骄阳辉煌,情如亲情大爱。几个月的援疆经历,让吴老师收获多多,感慨多多。他说他热爱这片热土,热爱这襄课堂。
(图/文:礼嘉中学校办 审核:尹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