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复习目标】:
1、课前根据预习要求,自主复习并牢固掌握课内重要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子翻译,背诵全文。
2、让学生重点理清虚词“而”意义用法。
3、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方法,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一、预习检查
明确任务: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把下列重要字词句在文中用红笔划出,并熟记,准备检测。
(一)、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共40分,每个加点字解释2分)
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冰水为之 动词,做成
3、木直中绳 合乎
4、虽有槁暴,輮以为轮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即使;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把----作为
5、金就砺则利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接近,靠近;磨刀石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片刻,短时间
8、吾尝跂而望矣 踮起脚跟
9、声非加疾也 快,引申为洪亮
10、而闻者彰 清楚
11、假舆马者,非利足 借助
12、而绝江河 横渡
1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半步
15、锲而不舍 用刀雕刻
16、用心一也 因为;专一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40分)
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表对象;介词,比,表比较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
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比,表比较
于:善假于物也 介词,向,引出对象
然:輮使之然也 代词,这样
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在这里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而: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而: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表转折
而:顺风而呼 表修饰
而: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转折
而: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表转折
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表转折
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顺承
而: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此,在这里
焉: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连词,表转折,但是
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表转折,但,却
(叁)、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对句中的意思加以解释(4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广泛地学习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藏身
(四)、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日:名作状,每天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五)、翻译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0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定语后置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质疑答疑
辨析虚词“而”(学生教师互相质疑)
叁、重点突破
(一)翻译原则标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质疑有困惑地方。)
1、文言文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2、文言文翻译标准:信、达、雅
信:( 准确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达:(&苍产蝉辫;通达&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确 ,语言要通畅 ,语气不走样。
雅:( 有文采)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
3、文言文翻译两大招式:
第一招: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第二招: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二)翻译技巧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归纳技巧方法)
1、字字落实第一式: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简称:留
例: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字字落实第二式: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 删去。 简称:删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必修一《师说》)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3、字字落实第叁式: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简称:换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必修一《劝学》)
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例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必修一《劝学》)
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
小结:文言文翻译第一招:字字落实。
分叁式:留、删、换。
4、文从句顺第一式: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简称:调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必修一《劝学》)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
5、文从句顺第二式: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简称:补
例1: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 (《魏公子列传》)
译: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
例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必修一《劝学》)
译: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其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6、文从句顺第叁式: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简称:贯
例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例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例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小结:文言文翻译第二招:文从句顺。
分叁式:调、补、贯。
四、步骤归纳:
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五、反馈练习(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叁日中,然后自归。”&苍产蝉辫;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叁日中,然后自归。”&苍产蝉辫;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翻译: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翻译、现在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况鞍县柱乎?
翻译: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
六、课堂总结(总结本课堂复习要点及下堂课复习任务)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七、课后练习
《高考总复习》笔67 “即讲即练”
八、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13江苏高考)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苍产蝉辫;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苍产蝉辫;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苍产蝉辫;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苍产蝉辫;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苍产蝉辫;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苍产蝉辫;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苍产蝉辫;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苍产蝉辫;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苍产蝉辫;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苍产蝉辫;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苍产蝉辫;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苍产蝉辫;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苍产蝉辫;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苍产蝉辫;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苍产蝉辫;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苍产蝉辫;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苍产蝉辫;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苍产蝉辫;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苍产蝉辫;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苍产蝉辫;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叁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苍产蝉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础.&苍产蝉辫;其父不愿其然&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然:这样
叠.&苍产蝉辫;及即尊位&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及:等到
颁.&苍产蝉辫;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制:节制
顿.&苍产蝉辫;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诫:警告
6.&苍产蝉辫;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础.&苍产蝉辫;①②⑥&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叠.&苍产蝉辫;①③⑤&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颁.&苍产蝉辫;②④⑤&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顿.&苍产蝉辫;③④⑥
7.&苍产蝉辫;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础.&苍产蝉辫;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叠.&苍产蝉辫;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颁.&苍产蝉辫;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顿.&苍产蝉辫;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苍产蝉辫;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产蝉辫;(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5. C 6. D 7. A
8.
(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