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育动态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语文学科组>>优秀教案>>高叁年级>>正文内容
必修一文言文:《师说》(教案)
发布日期:2017-09-12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冯丽亚

 

高三语文备课组  
 
【复习目标】
1、课前根据预习要求,自主复习并牢固掌握课内重要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子翻译,背诵全文。
2、让学生重点理清虚词“于、乎、之、其”意等义用法。
3、掌握如何推断虚词的方法。
 
一、预习检查
明确任务: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把下列重要字词句在文中用红笔划出,并熟记,准备检测。
、请解释下列实词
1.  (1)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苍产蝉辫;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苍产蝉辫; 形容词,糊涂
(3)惑而不从师&苍产蝉辫; 动词,有了疑惑
2.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苍产蝉辫; 名词,道理
(2)会天大雨,道不通&苍产蝉辫; 名词,道路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苍产蝉辫; 名词,道德学问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苍产蝉辫; 名词,风尚
(5)津津乐道 &苍产蝉辫;动词,谈论
(6)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苍产蝉辫; 名词,道理
3.  (1)作七十列传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苍产蝉辫; 古代解释经书的着作,名词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传达,传授,动词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苍产蝉辫; 流传,动词
 
(二)、请解释下列虚词
1.于(1)其皆出于此乎&苍产蝉辫; 介词,在
(2)而耻学于师&苍产蝉辫; 介词,向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介词,对于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苍产蝉辫; 介词,比
(5)师不必贤于弟子&苍产蝉辫; 介词,比
(6)不拘于时&苍产蝉辫; 介词,被
2.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于,介词,在,比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苍产蝉辫; 语气词,呢
(3)其皆出于此乎 &苍产蝉辫;语气词,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了 语气词,啊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产蝉辫; 语气词,吗
3.之(1)人非生而知之者&苍产蝉辫; 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代那个童子
(3)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代李蟠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苍产蝉辫; 代词,这些
(5)郯子之徒&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代词,这类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7) 彼童子之师&苍产蝉辫; 助词,的
(8) 古之学者必有师 &苍产蝉辫;助词,的
    (9) 圣人之所以为圣&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结构助词,的
    (10)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取独
(1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苍产蝉辫; 结构助词,取独
(13)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取独
(1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苍产蝉辫; 音节助词,动词后补足音节
4.其(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苍产蝉辫; 代词,他的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苍产蝉辫; 代词,他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代词,那些
(4)其皆出于此乎&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语气副词,表推测,可以为“大概”
(5)其可怪也欤&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语气副词,表推测,可以为“大概”
5.而(1)吾从而师之&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苍产蝉辫; 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3)人非生而知之者&苍产蝉辫; 连词,表顺承,不译
(4)惑而不从师&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连词,表转折,却
(5)小学而大遗&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连词,表转折,但是
(6)则群聚而笑之&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连词,表修饰,不译
(7) 择师而教之&苍产蝉辫; 连词,表目的
(8)如是而已&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而已,罢了
6.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7.(1)生乎吾前──“乎”,介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3)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4)其皆出于此乎──“乎”,语气词,表示揣测语气,可译为“吧”。
嗟乎!──“乎”,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8.其(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第叁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
(2)吾未见其明也──“其”,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不译。
其他重要实虚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用来…的
是故无贵无贱                  因此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的原因
于其也,则耻师焉&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自己
士大夫之                    类,名词
彼与彼年相若                 相似,动词
今其智反不能及               竟然
术业有专                    学习,研究,动词
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
于时                      束缚,限制,动词
其能行古道                赞许,动词
作《师说》以之              赠送,动
(叁)指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或师焉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7、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1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叁)指出古今异义并解释(写出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苍产蝉辫; 古义:求学的人。&苍产蝉辫;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所以&苍产蝉辫;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结果。
3、愚人之所以为愚
所以&苍产蝉辫; 古义:……的原因。&苍产蝉辫; 今义:表结果。
4、吾从而师之
从而&苍产蝉辫; 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苍产蝉辫;今义:连词,因此就。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苍产蝉辫;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苍产蝉辫;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7、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苍产蝉辫; 古义:不一定。&苍产蝉辫; 今义:不需要。
(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翻译:老师,是(可以)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翻译:因此无论高贵,无论低贱,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苍产蝉辫;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4、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苍产蝉辫;
翻译: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5、师不必贤于弟子&苍产蝉辫; 状语后置句&苍产蝉辫;
翻译:老师不一定胜过学生
6、而耻学于师&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状语后置句
翻译: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苍产蝉辫; 状语后置句
翻译: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二、质疑答疑
质疑课文中和学案上的难点。
叁、重点突破(自主学习,划出要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1、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辩耻辞迟;抚之&辩耻辞迟;是动宾短语,&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是动词&辩耻辞迟;抚&辩耻辞迟;的宾语,代词,代&辩耻辞迟;妪&辩耻辞迟;,可译为&辩耻辞迟;她&辩耻辞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辩耻辞迟;仲尼之闻&辩耻辞迟;是偏正短语,&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辩耻辞迟;的&辩耻辞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辩耻辞迟;师道之不传&辩耻辞迟;是主谓短语,作&辩耻辞迟;久矣&辩耻辞迟;的主语,&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辩耻辞迟;之垄上&辩耻辞迟;是动补短语,&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是动词,&辩耻辞迟;去&辩耻辞迟;&辩耻辞迟;往&辩耻辞迟;的意思,&辩耻辞迟;垄上&辩耻辞迟;是补充说明&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的处所。因此&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
2、对应位置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苍产蝉辫;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辩耻辞迟;以&辩耻辞迟;和&辩耻辞迟;而&辩耻辞迟;处于对应位置,&辩耻辞迟;而&辩耻辞迟;是表修饰的连词。
&苍产蝉辫;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辩耻辞迟;因&辩耻辞迟;和&辩耻辞迟;乘&辩耻辞迟;处于对应位置,&辩耻辞迟;乘&辩耻辞迟;是介词&辩耻辞迟;趁着&辩耻辞迟;的意思,由此可推断&辩耻辞迟;因&辩耻辞迟;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辩耻辞迟;利&辩耻辞迟;&辩耻辞迟;便&辩耻辞迟;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辩耻辞迟;矣&辩耻辞迟;和&辩耻辞迟;思&辩耻辞迟;处于对应位置,由&辩耻辞迟;矣&辩耻辞迟;是语气助词可推断&辩耻辞迟;思&辩耻辞迟;也是语气助词。
3、看特殊标志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辩耻辞迟;夫&辩耻辞迟;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辩耻辞迟;若夫&辩耻辞迟;&辩耻辞迟;故夫&辩耻辞迟;&辩耻辞迟;且夫&辩耻辞迟;&辩耻辞迟;盖&辩耻辞迟;等。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于&辩耻辞迟;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辩耻辞迟;至&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至若&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至如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辩耻辞迟;嗟夫&辩耻辞迟;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辩耻辞迟;唉&辩耻辞迟;。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辩耻辞迟;噫&辩耻辞迟;&辩耻辞迟;呜呼&辩耻辞迟;等。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辩耻辞迟;是故&辩耻辞迟;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辩耻辞迟;因此&辩耻辞迟;。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辩耻辞迟;是以&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虽然&辩耻辞迟;&辩耻辞迟;然则&辩耻辞迟;&辩耻辞迟;盖&辩耻辞迟;等。
4、 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以下四例中的&辩耻辞迟;其&辩耻辞迟;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辩耻辞迟;其&辩耻辞迟;表推测语气,可译为&辩耻辞迟;大概&辩耻辞迟;。
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辩耻辞迟;其&辩耻辞迟;表反诘语气,可译为&辩耻辞迟;难道&辩耻辞迟;。
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辩耻辞迟;其&辩耻辞迟;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辩耻辞迟;还是&辩耻辞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表命令语气,可译为&辩耻辞迟;一定&辩耻辞迟;。
5、看具体语境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辩耻辞迟;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辩耻辞迟;。
a) 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辩耻辞迟;青麻头&辩耻辞迟;(蟋蟀)藏匿在&辩耻辞迟;针针丛棘&辩耻辞迟;之中。由此可推断&辩耻辞迟;焉&辩耻辞迟;是兼词&辩耻辞迟;于此&辩耻辞迟;。&辩耻辞迟;伏焉&辩耻辞迟;即&辩耻辞迟;伏在那里&辩耻辞迟;。
b)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辩耻辞迟;焉&辩耻辞迟;是代词,代文章。&辩耻辞迟;得焉&辩耻辞迟;即&辩耻辞迟;能够看到它&辩耻辞迟;。
c)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d)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6、 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辩耻辞迟;于南亩之农夫&辩耻辞迟;介宾短语,&辩耻辞迟;于&辩耻辞迟;是介词&辩耻辞迟;比&辩耻辞迟;的意思。
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辩耻辞迟;&辩耻辞迟;&辩耻辞迟;石&辩耻辞迟;是中心语,&辩耻辞迟;铿然有声者&辩耻辞迟;是定语,&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是宾语前置句,&辩耻辞迟;何以&辩耻辞迟;即&辩耻辞迟;以何&辩耻辞迟;,&辩耻辞迟;以&辩耻辞迟;是介词&辩耻辞迟;凭借&辩耻辞迟;的意思。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辩耻辞迟;与&辩耻辞迟;后面省略了宾语&辩耻辞迟;之&辩耻辞迟;,&辩耻辞迟;与(之)&辩耻辞迟;是介宾短语,&辩耻辞迟;与&辩耻辞迟;是介词&辩耻辞迟;和、跟&辩耻辞迟;的意思。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是被动句,&辩耻辞迟;为&辩耻辞迟;表被动,是介词&辩耻辞迟;被&辩耻辞迟;的意思。
五、反馈练习 见《高考总复习P60 “解题 解法”
六、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堂复习要点及下堂课复习任务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七、课后练习见见《高考总复习P62 “即讲 即练 ”
 
八、实战演练
(2011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
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
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叁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
第8/10页
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公戒而舍之
公禁之,民不敢犯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础.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叠.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颁.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顿.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
2011江苏)
答案:叠解析:易,轻视,看不起。
6.
答案:说明禁止巫祭,没有“不残”;说明治理得好。
7.
答案:颁解析: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译文:陈希亮毁掉的不合礼制的祠堂上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的有七十多家。
(2)译文: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
(3)译文: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