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育动态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语文学科组>>优秀教案>>高二年级>>正文内容
2017-2018第一学期公开课:《渔父》(吴燕芬)
发布日期:2018-02-01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冯丽亚

 

《渔父》学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     2017.11.2
【学习目标】
1.积累本文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文言句式。
2.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认识屈原“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高洁品格。
3.比较分析司马迁选择“隐忍苟活”,而屈原选择“慷慨就死”的原因,理解司
马迁和屈原不同的生死价值观,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思考面对人生重大抉择,
要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课前准备】
认真阅读文本,注意重要字音,利用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提出来共同探讨。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   ) 其泥    (    )    物之汶汶(    )
尔而笑(    ( )而去        )吾缨            
2.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渔父                     子非叁闾大夫与?
3、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古今异义词:
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由物体发射、发射或投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③圣人不凝滞于物。古义:       今义: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
④何故深思高举   古义:       今义:高高地举起。
4.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词义
①安能以皓皓之
枻而去
③乃
5.请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行吟泽畔。(                                                     
游于江潭。(                                                      
是以见放。(                                                     
④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⑥圣人不凝滞于物。(                                               
⑦子非叁闾大夫与?(                                                               
⑧遂去,不复与言。(                                                
6.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质疑,共同讨论。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二、提出疑问
 
叁、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速读课文填写下表,分析两者不同的形象。
比较分析屈原和渔父的有关描写,归纳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类别
       
              
肖像
 
 
动作
 
 
 
 
 
思想
性格
 
 
派别
 
 
处世主张
 
 
手法
 
 
 
2.屈原、渔父、司马迁采取了叁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谁的选择,谈谈你的理由。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 屈原是一个               ,表达了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是一个                 ,表达了坚韧的意志;
       渔父是一个                ,追求一个自由的灵魂。
 
 
五、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人,假如你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你将采取什么态度呢?
 
 
 
 
 
 
【作业】
1.想象这样的场景,你和屈原在汨罗江畔相遇,你将对他说些什么?(不少于200字)
 
 
 
 
 
 
 
【资料补充】
一、对于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 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着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首创“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
政治上,提倡“美政”,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叁闾大夫。后遭谗去职,屡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满腔悲愤,怀着珍爱一生的理想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①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②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③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④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2屈原的名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二、对于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含垢忍辱忍受宫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着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