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精湛传统技艺,品味悠久龙城文化
——礼嘉中学小记者参观常州“叁宝”博物馆
2月6日下午,礼嘉中学叁十多名小记者参观常州“叁宝”博物馆,了解常州叁大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史、制作流程和辉煌成就。通过参观,小记者们对常州叁大传统手工艺——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走进梳篦博物馆,小记者们就被眼前琳琅满目的梳篦所吸引,听了刘主任的介绍,小记者对常州梳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梳篦总称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常州梳篦始于晋代,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是传统手工艺品,亦为“延陵特产”。 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梳篦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和创作精品。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后,小记者们又来到乱针绣博物馆。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中国刺绣工艺。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一幅幅制作精美的乱针绣作品引起小记者们的极大兴趣,大家对乱针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这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小记者们又兴趣盎然地参观了留青竹刻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又称平雕,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白氏竹刻工艺传承人白雪飞女士向小记者们热情地的介绍了留青竹刻的制作工艺。馆内藏品如白士风先生的《松鹰》、《雄鹰展翅》,白雪飞女士的《鸟语花香》、《秋光潋滟》等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
两个多小时不足以让小记者们细致地了解“常州叁宝”,但大家对常州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家乡常州更增添了一份热爱。
(撰稿:施孝丹&苍产蝉辫;摄影:施孝丹&苍产蝉辫;审核:陆惠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