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学案
高二(1)班 执教者:吴燕芬 2018年5月25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积累咏梅诗句。
2、能力目标:能展开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词句所表现的画面情景。
了解本词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赏析梅花和词人的形象。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孤芳高洁、坚贞自守的品质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了解本词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体会词作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方法】:比较阅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过程
【课前学习】
一、【走进词人】
陆游(1125-1210)字 ,号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杰出的 词人。一生志在 ,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叁十岁,参加礼部组织的科举考试,因为言语触怒了秦桧,进士落第。后被赐进士出身。1163年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不久,言官以“办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1175年,四川制置使范成大请他做幕僚。因为有人讥笑他颓放,自号放翁。后被召修史,完成后归隐山阴。陆游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折不挠,临终赋《 》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为“小太白”。文章、诗词超万,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卜算子咏梅》。&苍产蝉辫;
二、“梅”是我国古代诗人最喜欢吟咏的事物,“咏梅”诗词代代相传,请摘录一些,仔细涵泳、诵读、记忆,体会寄寓其中的情感与人格。
叁、展开想像,描写词句所表现的画面情景,感受“梅花”的形象。
四、预习质疑:
五、【课堂合作探究】
1、从上片找出“梅花”所处环境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词的下阕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格?试作鉴赏性分析?
3、本词最大的艺术表现手法是 ,借梅花喻词人自己,指出梅花象征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六、【拓展延伸】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 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 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苍产蝉辫;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比较阅读】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什么叫“反其意而用之”,试比较两位词人笔下的梅花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知人论世】
【补充】:毛泽东词背景:此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我国连续叁年自然灾害,国家非常困难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七、【咏物诗方法归纳】
一、咏物诗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的特点。
1.常描写的景物:蝉、 、 、 。
2.特点归纳:
(1)咏物。实写其 、 等特征,或写其所处 &苍产蝉辫;,求其“形似”。
(2)由 到 ,由实到虚,写出 ,求其“ ”
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对比。
二、解题步骤归纳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和 。
②、础、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
叠、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颁、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
八、【课后作业】
读王冕的《墨梅》,赏析“墨梅”的形象以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