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7江苏高考小说阅读经典题型汇编
一、形象题
1、分析人物形象
2010《溜索》
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分)
(2)敲一敲溜素,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1分)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1分)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素: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2分)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分)
(2)敲一敲溜素,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1分)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1分)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素: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2分)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2011《这是你的战争》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答案】:(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叁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
(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叁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蕴含诗意。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题干中已经指出表现手法是对比,只要答出两组对话场景对比的表达效果即可。表达效果是什么呢?人物对话是用来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就是两组对话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题干要求“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蒋姓学生和澹台玮两位学生的形象。但题干中明确要求“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因此,我们还要分析两处对话情境的不同特色。
2012《邮差先生》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①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叁四天!”
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第一句写他猜测学生写给家长的信的内容,表现出他对家长辛勤劳作的同情;第二句写邮差有时难免会送来不好的消息,虽然这种情况很少有,但他还是希望它不常有。从他对家长的同情和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可以看出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2013《何容何许人也》(此为写人叙事散文,与小说类似,所以归为一类,特此说明)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叁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1点1分)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
2、人物生活状态
2017《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3、人物内心活动、精神状态、情感活动等
2011《这是你的战争》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故事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人物的形象是由一个又一个情节塑造出来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都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究竟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我们从前文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但没说,便可以推测这一细节是孟弗之被工学院叁年级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动,情不自禁地递过手帕以表示对学生的奖励和关爱。而学生对手帕接、传、还则又是志同道合者的一种默契。所以我们可以从老师、学生、师生叁个方面去作答。
2014《安娜之死》
<>
<><>3、环境形象的特点
2012《邮差先生》
11.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通过文中“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这些语言的描述,可以看出小城生活的恬淡、宁静,生活节奏缓慢,人们之间的关系极为融洽。
4、次要人物/物象的作用
2010《溜索》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素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分)(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2分)(3)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村。(2分)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
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竞兢的我,
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村。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素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分)(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2分)(3)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村。(2分)
【解析】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
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竞兢的我,
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村。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
2014《安娜之死》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答案】以壁顶为为观察点,(1分)变换视角(2分)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2分)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
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解析】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可转换题目,即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
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推出,视角变化,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叁、内容概括题
2016《会明》
3、探究文章写作风格对表现小说内容的作用
2012《邮差先生》
14.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试作探究。
【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本题是探究题,考查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探究时要结合本文主旨进行探讨,本文主要是通过邮差这一形象表达对小城生活的礼赞。作品采取舒缓的叙述和平淡的故事,正好能够突出这一主旨。
4、探究景物的深刻寓意
2011《这是你的战争》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 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
(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 重心情。
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
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氛围描写的探究能力。小说中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不同于一般的写景散文中的描写,后者只是单纯的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而前者是精心安排的,它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文本中的景物描写有叁处:一是第①段中1、2句学校雪景的描写;二是第⑤段中尾句写腊梅林一片雪白;叁是第⑥段写雪已经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叁处都写到了雪,有两处写到了腊梅林,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当时抗战局势的紧张和腊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我们不难推断出景物描写的寓意,然后再联系小说的具体情节便可以推断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