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叁散文阅读经典题汇编
一、考点1:线索思路及结构作用
●2015年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
(1)线索:气味。(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2013年江苏高考题《何荣何许人也》
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案】点题;引领全文。(每点2分)
【解析】这句话,是对文题的回答,所以是点题;同时引出后面的“何容兄”,从而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格特点。
【评价】本题属于“作用题”,答案应涉及两大方面——“内容上”和“结构上”。
内容上:是对何容等一类人是何许人进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模考题《观鹳雀》:13.作品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内容上,具体描写鹳雀所处的季节和环境以及鹳雀的外貌、动作等,突出表现了鹳雀与芦花浑然一体的特点;
结构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并为后文写翠色鸟在鹳雀头上落脚和鹳雀伺机捕食做铺垫。
14.作品第⑤段划波浪线的语句说“柳树的树荫已经移去,温热的感觉一点点地袭了上来,直到感受到了炙热烘烤”,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内容上&苍产蝉辫;②表现时间过去很久,而“那鹳雀却依然动也不动”,突出鹳雀等待的耐心非同寻常;(2分) ③借描写景物和自己的心理感受表现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2分)
结构上,①与上文第③段的描写呼应。(1分)
考点2:分析散文中的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内涵)
●2013年江苏高考题《何荣何许人也》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
考点3:检索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主题)
●2015年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2013年江苏高考题《何荣何许人也》
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叁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1点1分)
【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
●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考点4:品味语言,体味词语句子的丰富含义
●2015年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苍产蝉辫;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2013年江苏高考题《何荣何许人也》
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解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划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划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题得分应该相当不错。
【评点】此题有两问:第一问实际是含义题;第二问仍是人物形象题。回答这两问,题干提示联系文中两处画线句,其意在给考生以作答的方向或者说是暗示,因而其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在审题上是否能审题准确。
●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分)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5:赏析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模考题《观鹳雀》:15.请赏析作品第⑥段中的划横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①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闪电,似流星;又如利剑出鞘”形象地再现了鹳雀目光的敏锐、犀利;(3分)
②整散句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2分)
考点6:选准角度,综合探究
●2015年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2013年江苏高考题《何荣何许人也》
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答案】①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②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④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
【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子的含义,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
【评点】此题出得是相当巧妙的,因为在必修教材中有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意而为之?不过答案①和④应放在一起来答,这样似乎更好些。
●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分)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模考题《观鹳雀》:16.文中具体描写观鹳雀捕食的经过,蕴含怎样的深刻意蕴?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①写鹳雀垂下翅膀,缩回长颈,隐身于浅灰色的芦花中,等待猎物,非常具有隐蔽性,表现了鹳雀善于利用环境的生存智慧;
②写鹳雀长时间的等待,能忍受翠色鸟的折腾,终有收获,说明一个人要想成功,要学会等待机会,耐得住寂寞,更能禁受住外物的骚扰;
③描写鹳雀见到鲤鱼刚到脚下时,就迅速尖喙入水,成功获取猎物,启示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
④描写鹭鸶慌里慌张地不停地寻食儿,结果收获寥寥,与鹳雀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做好一件事,要踏实稳重,有目标,找准时机,不可盲动。(每点2分,答对叁点得6分现代文阅读答案观鹳雀贾国勇①若不是窥到了鹳雀眼中闪出的光。)阅读答案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
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
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
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
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
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
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
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①或薛西佛②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叁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
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
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叁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
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
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
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
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
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
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孱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
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
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
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
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叁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
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
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
【注释】①吴刚:相传吴刚是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②薛西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大巨人。因为犯了大错而被宙斯处罚将山脚下的大石头推上山。但石头被施以魔法,到了山顶就会自动地滚到山脚下。所以薛西佛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推石上山的行为。
1.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2分)
2.第8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3.理解第15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4.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4分)
5.选出对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本文以作者心情的变化贯穿全文,从一开始的懊恼,到接下来调整心绪平和下来,到最后有所悟而心情好转。
B.本文借助“泊舟水湄的舟子”这一形象揭示了只要有一点情意,平庸的生活也可以深情的哲理。
C.暮春之际伤春惜春自古文人皆然,这篇散文也未能摆脱这一情感格调。
D.本文将古典的含蓄美和现代的柔情美完美结合,将人生的哲理寓意在呢喃咏叹中,让人耳目一新又心潮起伏。
6.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2分)懊丧的原因:一方面因为伤春早逝(1分),一方面是因女人无休止的家务琐事而烦恼,急切寻求解脱而不得。(1分)
2.(3分)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件羽衣,这羽衣象征了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幻想(1分)。繁琐劳累的生活让女人们往往忘记了曾经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1分)。对女人们来说其实她不想抛弃现在的生活,只要偶尔打开心扉还能拥有这个幻想就已经足够了(1分)。
3.(3分)划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榕树比作绿色的柔波(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榕树茂密苍翠的特点(1分)。
4.(4分)内容上,作者悟到春不曾匿迹,夏是春的延续(1分)。任何东西只要存在过就不会真正消失,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因此不必为了失去而懊丧(1分)。结构上,这一段与前文伤春早逝的内容相呼应(1分),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1分)
5.(3分)颁
6.(6分)“也是水湄”的含义是“也在水边”(1分)。因为“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因而她想象自己也在水边(1分)。作者借此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只要心中抱有美好的向往与热爱,平庸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2分)。题目有一种诗意之美,与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地生活”这一主旨一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