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向老叁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万里孤峰匝地,一弯新月如钩。点点寒鸦争晚树,片片轻帆落远洲。黄昏犹倚楼。
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玉笛只悲征客梦,小艇才闻渔夫讴。风吹无限愁。
2018年各市调研卷诗歌鉴赏题型与答案模式归纳
张同江 18.5.9
概括情感题
1、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情感?(卷一)
答:对塞上从军的叔父的牵挂;音书难寄的感叹;对叔父早日归来的期盼。
2、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卷四)
答:草木凋零的无奈;人生向老的忧伤;被贬他乡的哀怨;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惭愧;对章秀才的赞美。
3、下阙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卷十一)
答: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
&苍产蝉辫;
主要方法:
1、 分类整理,把握特点。
(1)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苍产蝉辫;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苍产蝉辫;
(2)诗歌中常见的内容
咏史怀古: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曲折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送别悼亡:思念之情、深厚的情谊、对友人的关注、劝勉友人的豁达乐观、别后寂寞伤感、表明自己的志向。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客居异地的孤寂无奈、前途渺茫的失望、怀才不遇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情愫。
咏物抒怀:志向追求(报效国家、清白人格、高尚情操:不媚世俗,坚持个性)、命运坎坷(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生活凄苦)、生活哲理、人生感悟。
山水田园: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喜爱田园、淡泊名利、揭示生活哲理。
边塞征戎:对战争(战乱)的厌倦、对人们遭遇的同情、对朝廷的不满;将士思归;守边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驰骋疆场、为国捐躯的悲壮。
爱情怨妇:对丈夫的思念期盼、独居闺中的孤独哀怨、月明难眠的凄凉、对爱情的忠贞执着。
&苍产蝉辫;
2、 四品一看,概括感情。
(1)、看标题: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悦之情;《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
(2)、看作者: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4)、看诗眼: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苍产蝉辫;
3、 点面照应,抓关键点。
“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1)、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它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苍产蝉辫;
答题套路:
1、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
被贬他乡的哀怨 对塞上从军的叔父的牵挂
情景 |
原因 |
&苍产蝉辫;
(1)“原因(情境)”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
(2)“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喜爱、向往、追求、同情、憎恶、不满、痛恨、指责、揭露等。
&苍产蝉辫;
4、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卷叁)
答:通过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美妙;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的真挚情谊;作者整夜吟诵诗句写出了他的孤独寂寥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时序更迭引起的心事未了的惆怅。
5、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模考一)
答: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
6、词人所说的“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分析。(卷五)
答:词人身为“征客”,远离家乡,充满了思乡之愁;寒鸦归巢,轻帆泊岸,自己却依旧漂泊在外,倚楼远眺,反衬出词人羁旅之愁;“渔夫讴”的自由快乐,唤起心中奔波在外,劳心于俗事的仇怨。
&苍产蝉辫;
7、诗的前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卷六)
答:“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表达了对国家形式危急的忧切;“诸公谁听刍荛策”表达了抗敌复国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五倍空怀畎亩忧”表达了只能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
8、下片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示范卷六)
答:下片“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寄寓了词人怡然自得的恬淡情怀,对贬谪、对孤寂、对漂泊生活淡然处之,不在意他人的评价;而“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又多少有些借酒消愁之意,隐隐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苍产蝉辫;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16年江苏高考题)
答: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苍产蝉辫;
答题套路:重点是简要“分析”的几种模式
1、第四、五、六题中的“分析”模式是用白话文简要概括诗歌中的 “人事”(也可以是“景事”)进行分析。(要求对文本内容有正确细致的理解)
2、第七、八题中的“分析”模式是直接引用文本中集中表现情感的语句进行分析。(要求准确把握诗句的情感即可,最是简单)
3、第九题中的“分析”模式既有直接引用表现情感的语句,又有对该诗句内涵的分析,特别是第二点。(难度最大,超出“简要”范畴,不建议)
&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
情感变化题
1、简要分析下阙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卷十叁)
答: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
&苍产蝉辫;
2、请简要分析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期末卷)
答:十二月十四日夜雪,诗人雅兴勃发;然而,“屋破”“村饥”的萧条荒凉景象,诗人游兴大减;暮鸦惊飞雪花飘落,才使诗人稍许摆脱扫兴的情绪。
情感变化的题入手角度
① 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切分诗歌的层次;
② 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
③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的题答题模式
仍然由几个“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感情基调”的累加。
注意:1、情感发生的主体是一致的;
2、可能因不同时间的不同际遇而产生不同的情感;
3、可能是同一种情感在程度上的变化,如杜牧《寄远》;
&苍产蝉辫;
抒情手法题
3、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示范卷四)
答:直抒胸臆,通过寄情江南买宅,让青山召回“我”这厌倦漂泊的人,抒发了厌倦仕途,想念家乡,归隐田园的感情。
4、词的下阙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卷二)
答:下阙虚写,前叁句通过想象男子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而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侧面描写,表达对男子的思念心切;想象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5、这首诗是如何借梅来抒写离情别绪的?结合叁四两联简要分析。(模考二)
答:作者不直言离人不忍离去,而是通过写梅花在酒杯中照影,粘在离人的衣袖上,离人踏上行程,梅花又跟随过桥,表现梅花的多情和依依不舍,使离人断肠。
&苍产蝉辫;
间接抒情分类
1、借景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苍产蝉辫;
2、借物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苍产蝉辫;
3、借事(典,史,):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借事抒情&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
分析模式
1、直接抒情:先给出抒情手法,然后将使用此抒情手法的诗句用白话文简答精练的翻译,最后准确给出抒发的情感。
2、间接抒情:先给出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将景(或物或事)感情化(人性化)的描述出来,最后准确给出抒发的情感。
强调:13题这种用描写手法来回答抒情方式的,应该很不合理!这题应
该从直接抒情的角度答题。
&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
赏析题(表达效果题)
6、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卷四)
答:视听结合、借景抒情;借蟋蟀鸣叫和寒鸟跳动,写自己难以入眠的愁苦;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7、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卷六)
答:借景抒情,借描写急雪打窗的情景,表达内心的痛苦;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与七兄登高望远“涕俱流”的细节,表明诗人心中对七兄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8、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17年江苏高考题)
答:以丹凤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9、简要赏析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卷三)
答: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开始准备寒衣。用对偶、视听结合、名词连用等手法,写出了秋夜的静谧澄澈,营造了幽雅凄清的意境,境界开阔。
解题模式
1、15至17题:先给出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表达效果。有几种表达技巧,就分析几种。(逐一分析)
2、第18题:先描绘出所鉴赏诗句的内容,再给出所有的表达技巧,最后给出表达效果。(笼统分析)
3、表达效果:前叁主要为诗歌思想情感或作者观点态度;
后一主要为意境或氛围。
备注: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一般放在表现手法里。 此表参考《凤凰台》笔120 &苍产蝉辫; 1、简要赏析“黄昏犹倚楼”一句中“犹”字的妙处,并分析这句话在词中的作用。(卷五) 答:“犹”,仍然的意思,既表明倚楼时间之久,也暗示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难于排遣。紧扣题旨,点明新月、孤峰等是倚楼远眺之景。 &苍产蝉辫;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叁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苍产蝉辫; 表达技巧题 2、后两联多用虚笔,请做简要分析。(卷一) 答:叔父挟弓带刀,戍守边疆,凝望路上往来行人;家中亲人深夜还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叔侄俩回家之时,当年亲手种的江头柳树已十寻了。这些都是想象的虚笔,强化了对叔父的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3、词的上阙运用了“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卷十叁) 答: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 &苍产蝉辫; 此两题的特点是题干给出了诗歌中使用的某种表达技巧,让我们分析或鉴赏它的作用,其实就是考察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只不过比表达效果题少了第一步而已!大家可以再回头看看第14题,其实也是。 1、答题模式参照“表达效果题”; 2、该种题型一定只考比较生僻的难度较大的表达技巧。 &苍产蝉辫; 4、词的上阙前叁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卷二) 答:以环境的幽深烘托女子的孤单寂寞;通过埋怨鹦哥错报信息的行为(心理)描写她思郎心切。 此题也是考察表达技巧,仔细审题,把握答题方向,利用积累的知识答题。 【题析】审题是抓住题干中“如何”、“刻画”、“形象”叁个关键词,可以明确1、答题的重点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比如答案一是侧面描写,二是正面描写;因为后面有“分析”,“形象”特点是一定要回答的。 &苍产蝉辫; 作用题 5、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卷十一) 答: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阙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 6、“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阙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说明。(模考一) 答: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和寂寞无聊的心情。(为什么没有结构上的作用?) 7、简要说明首联在全诗中的主要作用。(模考二) 答:点明离别的时节,“寒”、落梅等渲染离别惆怅气氛,梅花漂落为下文“孤香黏袖”等作铺垫。 8、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示范卷四) 答:首联以春风吹开花木起兴,然后追问当年一起饮酒的人如今在哪里,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世事沧桑的感慨,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位置原在“做好铺垫”之后);为颔联续写惆怅做好铺垫。 答题模式 内容 + 结构 题型特点: 1、一般考察首联或尾联的作用; 2、首联内容上一般是:写景的点明地点、时间(时令、季节)、营造氛围或意境、奠定感情基调;叙事的写了什么人叙了什么事,抒发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结构上一般是:紧扣标题,总领或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蓄势, 3、尾联内容上一般是对于全诗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结构上一般有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点名题旨,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无穷。 4、在表述内容时,若使用了表达技巧,一定要点明,不要分析。 &苍产蝉辫; 考察诗歌基本内容题 9、首联和颈联中的那些描写表现了诗人赏雪的兴致之浓?(期末卷) 答:赶在雪没有消融之前大清早的骑马来赏雪;因为自己最先到达而自得。 10、 词的上片写景叙事,词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示范卷六) 答:上片描绘了一幅清江月夜独钓图: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白露渐降,气氛凄清。接着写词人独棹孤舟,月夜悠然垂钓江中岛上,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动静结合,意蕴丰富。 11、 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答: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2、 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 &苍产蝉辫; 解题思路 1、抓关键词,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这样既可排除其他内容的干扰,又可抓住了主要内容; 2、抓景之特点、人之行为以及蕴藏其中的情和理; 3、语言组织要精练得体。精练是少修饰,得体是尽量用诗歌的术语。 &苍产蝉辫; &苍产蝉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