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嘉中学_初中语文组校本培训记录及考勤表
培训主题 |
基于“读写共生”目标的一致性实践研究 |
主讲人 |
王燕 |
||||
培训时间 |
2019.4.26 |
培训对象 |
初中语文教师 |
培训形式 |
讲座 |
||
培训内容 摘要 |
读写共生的几种类型 一是积累型读写共生。这是以积累写作素材、思想观点或文章图式,以读书摘抄、仿写等方式进行的读写共生。如西交大苏州附中马萱同学反复阅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读书笔记。每次阅读她都会提炼、增加一些话题,并在相关话题下添加具体内容,最终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涉及叁十多个话题,对这本书进行了细致的爬梳剔抉。 二是主题型读写共生。这种类型的专题读写着眼于阅读内容、思想感情等人文性层面,有利于丰厚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认识,提升人文素养。比如,我们可以组织“最后的挽歌”专题读写。将教材文本(如《品质》、《断魂枪》、《说书人》、《鉴赏家》等)与课外文本(如路翎的《英雄的舞蹈》、汪曾祺的《戴车匠》、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成探究性写作“‘最后一个’的文化价值”。 叁是范例型读写共生。这一类阅读着眼于读物的形式特征,是为了揣摩、掌握范文的格式进行的仿写训练。比如,我们可以将教材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欧?亨利其他几篇经典小说如《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麦琪的礼物》等,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仿作小小说,体现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 四是反应型读写共生。它要求读者对文本内容要有充分而深入的理解,采用分析、鉴赏、品味、引申、感想等方式,撰写读后感、文学短评等。比如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一道试题。它要求学生阅读四篇作品,然后完成相关练习。这四篇作品是李国文的《白居易的粉丝》、杨扬的《4年前和奥巴马的邂逅 》、邢建榕的《历史与记忆》(邢建榕)和任凭的《传统油画过气了吗?》。后面有一道题是:用这4篇文章组成报纸的一个副刊版面,请给版面取一个名称,并阐述构想。
|
||||||
培训效果 |
好 |
||||||
签到 |
潘丽君、陈岚、谭彩雯、陈玉宇、徐静、朱莉、陈洁、王燕、王丽琴 |
||||||
缺勤人员 |
无 |
||||||
出勤率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