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科考前需特别注意的知识陷阱
《经济生活》
1.理清价格与价值、供求间的关系
2.价值、价格的决定因素、影响因素
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5.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意义)*
6.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分
7.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8.财政政策(国家)和货币政策(央行)的比较*
9.区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10.区分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1.区分五大发展理念
12.创新的地位、作用
13.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的地位
《政治生活》
1.区分人民与公民
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
3.区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形式* 、区分基层自治与基层政权
4.区分依法行政(政府)、依法执政(党)*
5.政府职能的行使者*、区分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态度、作风、方法)*、区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6.区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国家机关)
7.区分人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党、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等主体的职权(职能)*
附件:各司其职,不越权 一、人民——国家的主人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政府——行政机关1.依法行政2.科学、民主、依法决策3.职能:管理和服务(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加强社会建设;(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叁、人大——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四、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五、中国共产党——中国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六、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七、民主党派:参政党——建言献策 八、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九、村委会、居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
8.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
9.合法的宗教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区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文化生活》
1.文化、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理想信念之基的作用
2.文化的特点、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特点、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等
3.区分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等
4.注意课本核心概念、语句、关键词、术语*
《生活与哲学》
1.区分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同一性*
2.区分唯物论和唯心论
3.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主观符合客观
4.区分意识活动的特点、规律的特点、运动和静止的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等*
5.区分实践的形式、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途径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叁种表现:①现实需要的推动②认识工具发展的推动③认识能力发展的推动。
7.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状态;区分变化、发展
8.区分辩证法的特征、基本观点、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区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10.区分矛盾的同一性两点表现①②
1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12.区分主要矛盾(--办事情)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评价人、事、物、形势))
运用时,区分上面两个原理的依据:①首先看这一事物是否具有复杂性,即事物内部是否存在多个矛盾;②其次可以从题中的某些词语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题中有诸如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突破口、中心等词语就是考查主次矛盾(干复杂工作时);如材料带有两面性,就是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形势分析、性质判断时)。
比较 | 主要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 |
前提不同 | 在复杂事物的许多对矛盾中 | 在同一矛盾的矛盾双方中 |
作用不同 | 对复杂事物的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 | 对某一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
方法论不同 | 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
解题指导 | ①主次矛盾侧重从办事情的角度来讲,通常表述为: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②矛盾主次方面侧重于从看问题的角度来讲,通常表述为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 。 |
13.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生产关系: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如基本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等
上层建筑:政治体制改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如行政改革、法律法规、思想观念、宗教等
15.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基础、客观条件、主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