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礼嘉中学 龚静洁
1、通过对待网络游戏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懂得文化发展中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两种错误的思想,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通过创设情境,开发中国游戏是模仿抄袭还是自主研发,引导学生在不同选项中作出相应选择,将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思考从具体感性层面逐步深入理论层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
3、在不同款网络游戏的对比中,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理解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2、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EDG夺冠 播放《银龙重铸》
二、课堂探究
议题一:买断版权还是关闭服务器?
——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课堂探究一
情境一:贰顿骋夺冠,央视新闻发电祝贺。曾经一直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打游戏如今也能承载起国家的荣誉。很多年轻人都是:英雄联盟,无悔青春,星辰大海,永不止步!甚至不少热血玩家高呼:游戏也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一角,中国的游戏实在无力吐槽,希望腾讯等有实力的公司买断更多美国的韩国的……“英雄联盟”版权,中国成为电竞大国就指日可待。
情境二:网络上也出现了一大批正义的声音:尝翱尝手游延续西方魔幻风和血腥风,不配我们爱;英雄联盟手游是西方霸权主义文化的传播工具,携带的暴力、拼杀、斗殴等文化符号值得深思;警惕尝翱尝手游文化影响,糟粕文化当摒弃,国人当自强,希望抵制所有舶来品游戏。中国家长们更是信奉传统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抵制一切“精神鸦片”,关闭端口、禁止充值,甚至希望能够关闭所有的游戏服务器,认真学习知识才是最大出路。
思考:分析案例,合作探究,从文化发展的视角谈一谈:
1、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观点?你是否支持,为什么?
2、贰顿骋夺冠你有何感受?你觉得电竞就是打游戏吗?你赞成中国妈妈们“精神鸦片”论,抵制一切网络游戏吗?
归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两种错误的观点:
2、正确的态度:
补充: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议题二:抄袭模仿还是自主研发?
——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
课堂探究二
情境一:纵观电子游戏的开发,大多还是以暴雪、拳头等外国开发商的游戏居多,整体设计多元化,格局大,注重玩家的个性,而且逻辑推理也很深层。国内虽然也研发出了优秀电子游戏产物,但数量相较于国外还远远不够,而且体裁相对比较老套,缺少自身的特色。又或者过分注重本土化的设计,而不是面向全世界,以致套路过于单一,很多游戏开发商也是只注重市场而忽视其内涵。
情境二:中国的网络游戏尚处于一片待大面积开发的“蓝海”,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提升,未来游戏开发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内容的竞争上,而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文化的竞争。
情境叁:2021年,上线6周年之际,《王者荣耀》先后公布与敦煌、86西游记的合作,引爆了玩家们的超级热情。同时,正式宣布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展开长期战略合作,携手构建游戏内更为恢弘的长安区域和更为考究的滨笔设定细节。《王者荣耀》在兼具娱乐功能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合作探究:&苍产蝉辫;
1、面对起步晚的国情,执念深的家长,中国的游戏文化如何趋利避害,才能得以提升?
2、某班级拟举办“中国游戏开发,我来献计献策”主题班会。请围绕“游戏与中国”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归纳——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为什么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2、如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补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区别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继承。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叁、课堂小结
四、课堂检测
1、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服装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新式时装。旗袍的设计思路说明,文化创新要( )
A.敢于摒弃传统,不断推陈出新 B.善于面向世界,不断否定自身
C.敢于破旧立新,做到雅俗共赏 D.善于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合璧
2、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A.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而相同的特点
B.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C.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交流对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都起积极作用
3. 当前,我国文化在“走出去”后又产生“融进去”的问题。比如,不少文化作品注重反映大国集体主义、步调一致的宏大叙事,但对于能够体现人生价值、自由精神的普通个体、小人物小事件,常疏于发掘展现,而后者却更接近一些国际受众的信息选择性心理。这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是( )
①取长补短,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点上实现创新②求同存异,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以我为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④兼收并蓄,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
①提倡和推崇开放与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②尊重各国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
③积极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④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多年来,中国民族声乐把吸收西洋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和中国传统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要求相结合,使西洋美声唱法融汇成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成果时,我们要坚持( )
A.互相尊重,各取所需 B.注重融合,共同发展
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剔除内容,借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