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备案课题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地 理
课 题 名 称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
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毛丽菊 王小春
负责人所在单位 武进区礼嘉中学
开 题 时 间 2021年10月13日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二一年叁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1、开题时间:2021年10月13日 2、开题地点: 礼嘉中学接待室和会议室3 3、评议专家:武进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专家组成员 4、参与人员:礼嘉中学教师发展处全体成员、课题组所有成员 5、开题活动流程:课题主持人作课题汇报——专家组与支持人互动——分组开展评议 | ||||||||||||||||||||||||||||||||||||||||||||||||||||||||||||||||||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研究目标 为了加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和适应新高考命题模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成为了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理论研究,理清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内涵,为探寻培养策略作理论指导; 2、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目前高中教学中落实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途径、遭遇的困惑,难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有建设性和实操性的发展措施; 3、通过行动研究,验证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途径、方法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1、在查阅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界定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概念,对综合思维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综合思维的内涵,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2、在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优势。 3、在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与高中地理课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和内容,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4、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掌握系统的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所建立的综合思维能力体系就能够去熟练运用学过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继而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论文题目,对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国内外对综合思维研究的方向、成果等等,并务实论文的理论基础,明确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确立论文的基本框架。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本校学生各个阶段期中、期末试卷的作答情况分析,获得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现状和思维发展特点。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高中学生对于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基本的情况。 4、课堂观察法: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己的实际教学,运用自己研究的论文案例,观察课堂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并记录分析。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1.3—2021.4) 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做好课题论证与方案设计工作,对本校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和高中生分别进行调查,针对高中生的综合思维的水平进行分析,获得有关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现状的资料,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文献资料,了解政策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夯实理论基础。以年级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写出研究设计方案。 2、实施阶段(2021.5—2023.10) 各小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按计划逐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研究情况,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研究职责,全面实施研究工作,落实课题工作的各项任务,将不同阶段的研究目标落实到人。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做好各阶段评估工作。 3、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23.11—2023.12) 整理和搜集资料,综合、整理、总结研究成果,编制相关的论文集和案例集,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具体分工
(六)预期成果
(七)保障条件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的核心成员时常武老师、卞春尧老师,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充分的课题研究热情和能力。本课题负责人王小春老师有着较高学科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课题组其他成员开拓精神强,肯钻研、有耐性,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思维敏锐、观念先进,并有充分的实践开展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课题组具备现代教育意识与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认识上的保障。 课题研究是需要了解本研究领域状态的,找文献资料,我们学校有丰富的图书馆、报刊资源和网络资源,随时可以查阅我们需要的相关资料。通过查阅并下载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将他们运用于课题方案的设计和研究理论方面的指导。 为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所居委的前提条件,课题组将积极开展?活动,加强经验交流,各课题组成员根据阶段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交流。另外,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给予研究经费、研究人员等诸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
叁、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毛丽菊老师和王小春老师主持的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于2021年4月由武进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批准确定为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市级备案课题。 本课题基于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的需要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地理题型的设计偏重于考查学生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环境本身就具有整体性,如果学生可以学会用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去多角度、多方位的对那些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话,他们就可以更加全面而完整的认识到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此同时形成辩证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实际地理问题,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自本课题成功申报为备案课题以来,在课题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动态、课堂教学案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本课题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实在,研究方法得当。立项以来,课题组围绕研究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总结、研讨等研究活动,本课题研究已有良好的开端。 建议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任务。概念界定中对于“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做更明确的解释,“新的高考背景”也可以作出说明。研究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作详细的说明,分解研究目标,结构性的呈现研究目标。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多新的研究方法,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本课题要根据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研究与行动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工作要求,落实各课题组成员和其他综合实践教师的任务与职责,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推进。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经过认真听取专家组老师们对本课题的评议结果,现对课题中的一些内容做以下的变更: 1、研究内容确定为: (1)在查阅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国内外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界定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概念,对综合思维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综合思维的内涵,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2)在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优势。 (3)在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与高中地理课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和内容,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4)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掌握系统的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所建立的综合思维能力体系就能够去熟练运用学过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继而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2、课题创新之处确定为: (1)研究指向性的创新 本课题研究指向新的国家课程改革、高考背景、学生素养培养要求,与传统追求学科分数提高相比,不仅着眼于学生学科水平的提高,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中易于着手的方面,以求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2)课堂研究实施过程的创新 地师学科标准中提倡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在真实的场景或情景中来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代地理教学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现实中接近真实或真实的场景或直接在线展示具体、真实场景,在具体真实的场景或情景中学习,培养学生对要素、地域、时空综合上的认知,在具体中理解抽象的地理理论。 (3)研究目的的创新。本课题研究着力于阐明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的系统途径,为探寻建构课堂教学中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教学模式指明方向。促进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模式的转变和转型,提升学生的学科整体素养,为学生学科能力的持续发展打基础。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