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教育局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教育,打响“吾有优学”武进教育品牌,不断提升武进教育社会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武进人文”资源,开发有效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展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等教育,提升思政课程的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组织相关调研,出台实施意见,创新实践路径,推进五育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学校食育教育,制止餐饮浪费。劳动课程单独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小学、初中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中不少于6个必修学分,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配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落实学校劳动建议清单、家庭劳动建议清单。统筹配置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叁)加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深化“双促”平台建设,探索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探索学习积分使用制度,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展学生生命健康关爱工作专项督查。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聚焦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班级“心育委员”队伍建设、学生日常交流与活动、心理健康建档和预警干预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文化节。认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普测并组织监测结果解读会。继续评选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两类先进学校,探索评选“双促”工作先进集体。
(四)培育德育骨干队伍。完善德育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组织开展好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利用暑期名师大讲堂等组织班主任实务培训。评选、推荐2023年区市两级中小学名班主任。推动区德育骨干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规范化运行。举办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积极组织参加市、省班主任基本功竞赛。
二、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五)加强学籍管理。严格落实学生学籍注册制度、重要信息更新、转学与休复学制度。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初叁毕业班学籍审核。规范期初报表工作,做好毕业年级学籍信息复核工作。
(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从课堂教学改革、作业管理改革、考试管理、课后服务完善、身心健康维护、教师减负落实、评价改革推进、家校社协同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推广学校和教师在“双减”工作方面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强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劳动实践在课后服务中占比,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在每周10小时(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中,以周为单位确保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90分钟,可以集中2-3次开展,或平均到每天开展。
(七)抓好教学管理。配合发展中心部署好有关小学、初中参加省、市学业质量常规抽测。组织实施小学有关年级学业质量常规抽测,初中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理科实验等学业水平考试,高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通用技术、理科实验等学业水平考试。优化学业质量监测工作,开展基于监测分析的跟进式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做好高考选科指导工作。规范考试管理,严实作业管理,持续加强手机、睡眠等管理。
(八)优化招生工作。全面使用“常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民办学校网上家长报名,实现公办学校户籍学生自动核验房产、户籍,对应施教区学校,实现两证一致学生一键汇总。优化民办学校摇号招生、公办学校户籍人口就近入学、流动人口积分入学叁类招生时序,前两类招生工作控制在7月上旬结束,7月12日统一公布所有纳入积分入学的公办学校的学位指标数,7月底前完成积分入学录取工作。
(九)整合特殊教育资源。开展第四批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认定工作,进一步发挥资源中心的指导辐射作用,切实保障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探索部门联动、多措并举,促进医康教融合。将融合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从资源中心向区域辐射,把研训的触角伸向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优质、公平目标,提升融合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建设,组织培养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个别化教育水平。
(十)开展监测工作。做好2023年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工作,完成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报告。义务教育起始年级严格按标准班额组织分班,提升标准班额达标率。
(十一)做好其他常规管理。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创新实验大赛、初中学生劳动技术作品大赛和高中学生通用技术作品大赛。组织参加全区初中、高中劳动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等。
叁、大力提升中小学内涵发展水平
(十二)加强内涵项目建设。各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执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科教学,搭建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平台,积极申报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前瞻性项目研究活动的观摩研讨,引导学校积极申报省、市、区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继续推进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原有省市级项目的辐射示范作用,积极推荐申报2023年省、市级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评选2023年区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推荐参评常州市主动发展示范校、幼小衔接优质校。遴选3所学校参加常州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评选。
(十叁)创建市“新优质学校”。2023年拟创建市“新优质学校”4词6所。区教育局将深入研究创建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积极申报创建,不断提高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确保高标准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参加开展第五届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风采展示活动。
(十四)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全面落实减负增效各项措施,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继续做好 “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工作,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进一步深化“强基计划”后备人才协同培养,组织新一轮“强基计划”选拔和“我们爱科学”活动。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继续组织新高考暑期研修活动,科学构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
(十五)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稳步实施“品牌名校孵化行动”“乡村教育振兴行动”“优质学校成长行动”,促进教育全方位的互动与辐射,提升区域学校的办学品质。在 “双减”“双促”“双改”这些教育教学中的“发力点”上,引领集团以项目为驱动,撬动各个学校的主动发展和品质提升。重点研究并突破优质学校成长行动中的集团学校考核工作,优化考核办法,特别关注集团化建设当中破瓶颈、有创新、得实效、可辐射的项目,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四、全力保障全区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十六)大力推动体卫艺工作。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优化调整要求,强化师生“生命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帮助师生掌握必要的个人疫情防护知识,全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区域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实验,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创新实践“体教结合”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校园“足、篮、排”叁大球以及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曲棍球、棒垒球、轮滑球、健美操、体适能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和学生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学校食堂食品、药品、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以“明亮学生眼睛”为目标,积极推进保护视力行动。努力提高学校卫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与健康教育实施水平,积极推进“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加强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教育,督促学校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不断提高音乐、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推进戏曲进校园和艺术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常州市书法教育示范区”,深入推进“墨香校园”建设工作。积极稳妥落实好初中毕业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具体措施见附件:2023年武进区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指导意见)。
(十七)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各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依托武进区青少年科技竞赛工作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区级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在科技竞赛活动有序开展的同时,探索以更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组织辅导员培训,拓宽科技视野,提高科学素养,为区域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增强技能、注入活力。以创建省、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创建省绿色学校和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为引擎,在各学段地方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中进行生态文明专题教育。
附件:2023年武进区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