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二(3)班 徐湘玉 指导老师:吴燕玉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各种诱人的香味充斥着,而我的嗅觉却在这里迷茫,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会掉进味的大网里。倏忽间,风挟来一阵腥甜的泥土味,引我走出味的天罗地网。
味是缥缈的,味是刁钻的,刚窜入鼻中,还来不及品味一番,便匆忙溜走了。
味是撩人的,又是刻薄的。城市灯红酒绿的混杂味不能牵动我的鼻子,而家乡的烟火味却牵着我的鼻子走。
就这样,来到了家门口,未入其门,先闻其味。一推开门,我与香味撞了个正着。那是大锅蒸煮的饭香味,是干柴与烈火的交织,甜滋滋的一个猛子扎进我的鼻腔,我自愿沉溺在米饭香甜的海里。唔,不对,一丝焦糊味也窜了进来,用火钳拨动灰,盖灭了火,一锅香甜可算是保存了下来。
奶奶在水池边剖鱼,红烧鱼是顶香的。小时候,谁家烧了红烧鱼,那香味是只无形的手,握着一掌鱼香,穿过悠长的巷子,把香味送到你面前。鱼香随着炊烟升腾到空中,在烟囱口冒了个头,扭了扭倩影,消散在空气中。一家烧,全村香。鱼洗好了,等待它的是金黄的热油。一下锅,便发出“滋滋”的声响,灶火听到都雀跃了几分,火苗忽闪忽闪,鱼稍微翻拨了几下就已通体金黄。奶奶佝偻的身躯此时却矫健的很,依次加入水、酱油、葱。我虽不爱葱,却贪恋着它的香味。葱是引,一放进锅,香味就炸裂开来。盖上木制的锅盖,白色的蒸气带着鱼香,从木头缝里一丝一缕的渗出来。小火慢炖,等了这漫长的十分钟,红烧鱼出锅了。
家人们围坐一桌,红色的鱼,绿色的时蔬,好不呼应,就着一碗热腾腾的米饭,筷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出动了。夹一口鱼肉,外面是诱人的红,裹满了酱汁,里面露出白嫩嫩的肉,惹人怜惜。最妙的是放在酱汁里一蘸,和着一口微烫的米饭,在口中交织,渗透。米的甜与鱼的鲜融会,牵动着味蕾,还没品个够,就已滑入腹中,让人欲罢不能。嘴巴可真忙碌,咀嚼着,谈论着,每个人的笑容都从嘴角溢了出来。四方食事,都抵不过这一碗人间烟火。爸爸给妈妈夹菜,我给奶奶夹菜,这温馨的味道才是我最喜欢的家乡味道。
满足了嘴巴,可不能亏待了鼻子。吃完饭总喜欢在埂上走一走,看看自家菜园子。油菜花的金黄过去了,泥里仿佛还翻着它的香呢,就栽上了长豆、黄瓜苗。苗架子才刚刚搭好,它们手搭着手向我问好,不过我不理它们,径直走向埂边淡紫色的小花,花开的疏密不齐,点缀在草下,这一丛,那一丛,饶有生机。这些植物都淡淡的,谁也不争着谁的味,就在那静静地生长着,味道很轻,两份泥土味,七分绿色的味道,像棉线织的衣物,摸起来很是贴手,还有一分阳光的味道,洋洋洒洒的铺盖下来,唤起心中的悠闲慵懒。
家乡味道是鱼的香甜,是田野的清新,是饭桌的温馨,是一阵风可以串起来的五味交杂,是一颗心可以连起来的酸甜苦辣。九天内的琼浆玉露,也抵不过这一碗人世间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