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是深化“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为总结提炼“双减”工作“常州样本”,有力助推“增负提质增效”行动,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第四批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暨重点实验项目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全区中小学校。
二、案例主题
案例反映各校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主题类别包括以下方面。
1.课后服务。可申报组织管理、师资安排、线上服务、资源利用、寒暑假托管等方面内容。
2.作业管理。可申报作业管理顶层规划、制度建设、工作机制、评价改革、亮点特色、实际成效等方面内容。
3.课堂教学。可申报教学方式转型、学习形态变革、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探索创新内容。
4.科学教育。可申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育资源供给,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创新设计与实施探究类、体验类、实践类、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提高教师科学教育素养等方面内容。
5.校本教研。可申报教研管理、质量研究、发展特色、队伍建设、组织文化等方面内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6.身心健康。可申报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体质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7.教师减负。可申报实施弹性工作制、优化评比检查考核、借助信息技术减负赋能等关爱教师、减轻教师负担方面的内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8.评价改革。可申报深化实施考试评价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德智体美劳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等方面内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9.家校社协同。可申报家校合作共育、家校沟通的研究与实践,学生课余生活指导、周末学习指导等方面内容。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10.其它方面。
叁、案例要求
1.案例体现“一校一案”“一案一亮点”,聚焦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以“双减”工作为契机,形成具体问题解决突破。
2.案例突出长效机制、特色载体,突出创新举措、工作成效,师生及家长认可度高。
3.案例语言精练、条理清晰,精准切入、讲透讲细,数据真实。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
四、评选标准
1.科学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教育规律和育人原则。
2.实践性。立足本地本校实际情况,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践做法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3.可借鉴性。相关工作形成比较成熟的长效机制、特色载体,工作成果经验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4.创新性。相关工作方法和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5.影响力。相关工作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效,师生、家长或社会反馈良好。
五、评选程序
1.发动。各校认真做好“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申报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全区每所中小学按照评选内容和要求,组织单位内部评比。
2.申报。在评比基础上,学校择优选报至少3个主题的实践案例,不超过5篇,均需填写申报表、汇总表(见附件1、2),报区教育局1209室。
3.推荐。区教育局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择优推荐的原则,对申报案例进行评选,确定推荐名单,报送市教育局。
4.立项。对一等奖优秀实践案例,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指导立项为全市中小学“双减”工作重点实验项目。
六、报送要求
1.报送时间。9月22日(周五)前以校为单位汇总报送案例,逾期不候。
2.报送方法。各校填写汇总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报送纸质申报材料(申报表一设叁份,盖好校印,汇总表一份)。电子材料(申报表和汇总表)发至邮箱:飞箩箩肠箩测办蔼调域名已经过期皑。联系人:黄文娟,电话:86312650。
七、其他事项
1.各校要完善“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机制,提高案例质量,以案例评选不断总结凝练“双减”工作的创新实践成果。前叁批已获奖“双减”优秀实践案例不再申报,未获奖案例如无新的进展、成果,不得申报。
2.学校申报的优秀案例在教育部“双减”工作平台同时上报,并向市级进行推荐。市教育局根据遴选结果在平台市级推荐,向省“双减”每日快报推荐,推介市内外各类媒体宣传,择优推荐《常州教育》等刊物发表。
3.常州市第叁批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一等奖案例汇编(见附件3)供各校学习借鉴。各校要组织召开“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研讨会、现场会和推进会,扩大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成果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4.“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纳入学校相关工作考核。
附件:1.常州市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申报表
2.常州市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推荐汇总表
3.常州市第叁批中小学“双减”工作优秀实践案例一等奖案例汇编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23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