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方案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有效开展学生研究性活动,有助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而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践的机会,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育部《对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情况,研究制定了本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学分认定的基本原则
每个学生加入一个小组参加并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每学年至少完成1个以上的课题研究。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可获得2个学分,每个课题是否完成的依据是有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并有研究性学习成果和结论。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任务分解
1、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任务是
①负责课题小组人员和课题小组组长的确定,每个班级可根据学生人数安排7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在8人左右为宜。
②指导课题小组选择指导老师,或协调老师选择课题小组。
③根据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给予学分认定。
④对本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整理归纳,并送课程发展中心,每学年推荐2个优秀课题上报。
⑤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总结会或成果汇报展示活动
2、指导教师:每个班的课题小组可根据情况选择一位授课教师作为本课题小组的指导老师,授课教师也可根据情况选择课题小组,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少于15人。
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①指导学生研究性小组选择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②指导学生利用校本活动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并完成相关记录和成果汇总
③在研究性成果汇总后,将所指导的课题小组的《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记录》和《研究性成果》等材料进行整理,送交班主任和教学研究处。
3、年级导师: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具体组织本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协助做好相关的检查、考核动作,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搞好本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4、课程发展中心:指定每个年级具体负责研究性学习管理的具体事务的导师,主要职责是:
①负责对年轻教师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工作的培训
②负责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③负责对每个班级学生学分的认定进行审核
④负责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整理、归档
⑤每学年负责组织一次那个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每学年编辑《研究性学习优秀研究成果汇总》
⑥负责每学年组织校优秀研究性学习成果参加区、市级的比赛
叁、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参考
详见《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四、研究的步骤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课题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并提炼有效内容——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总结活动并得出报告——交流评价——上交研究性成果。
五、有关要求: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研究性教学,把这项工作与正常的教学工作高度一致。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进行指导,并落入正常工作量中。
此方案根据学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进展,以及学校资源的发展情况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