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小学教学薛新洪名教师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暨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活动在礼嘉中学开展
6月16日下午,常州市中小学教学薛新洪名教师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暨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活动在礼嘉中学开展,工作室领衔人薛新洪、常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周於、全体工作室成员和礼嘉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袁莉娜老师开设的《美育视角下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探究》一课,注重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充分发掘散文审美功能,追寻消逝山村的余韵,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在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整堂课师生互动,氛围活跃。
随后曹兰老师开设了《与妻书》教学研讨课,本课角度新颖,创设了为《与妻书》朗诵剪辑背景视频的情境,用四个任务串出文本学习:为视频选角、设计脚本、填补空白、写结束语。带领学生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至情至理,感受“爱妻之情”和“爱国之情”的升华与统一,理解烈士精神的现实意义。本课写思结合,进一步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求。
围绕两节研讨课,名师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亮点,抱着研究探讨的态度,省常中孔小波老师和洛阳高中冯凯老师都从情境任务型教学出发,就两堂课交流了自己的思考,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周於老师认为,语文课是学生读思写于一体的学习活动,所以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语文老师一定要舍得投入课堂教学时间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周老师尤其强调了“素读”对学生的重要性,建议老师引导培养学生在不借助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细细品读、仔细揣摩、独立思考的能力。周老师还强调,文学作品不是虚构的,老师们应努力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薛新洪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研讨课,更肯定了工作室成员都能紧扣省“十四五”规划课题展开研究探讨并将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中去,让理论思考转化为实践创新等努力。同时,薛老师还强调所有的文章都应关注题目,都要将文本的理解放入到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中去。无论何种文体教学,一定要关照对象,课堂教学才更真实。
两位专家的指导与引领,给了工作室成员很多启示和感悟。名师工作室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快速成长的平台和展示自我的舞台,全体成员将互为羽翼、知行合一、同研共修,一起向着研究型教师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