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办公平台登陆
您好,超级管理员!&苍产蝉辫;进入后台
网站公告: 喜讯:热烈祝贺我校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申报公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高中音乐优质课评比中,我校陆恬老师荣获二等奖,特此祝贺!喜讯:在202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我校荣获中学组壹等奖(指导老师:戈玉燕、陆恬),特此祝贺!?喜讯:在第叁十四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我校余乐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李丛旭、钱宝权陈嘉宇、陈忆凡、孙灿、韩青峰同学荣获高中组叁等奖,特此祝贺!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04-10
  • 常州市特级班主任怀宁04-09
  •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戈玉燕04-05
  • 五云楼11-16
  • 校门11-16
  • 体能训练中心11-16
  • 六艺楼11-16
  • 问渠楼11-16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正文内容
     
    武进区礼嘉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1-10-05   点击次数:   来源:原创   录入者:施孝丹

    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建国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革。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保持独立、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的体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并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开设好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根据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是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叁维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校实施该课程,力求达成以下目标:

    (一)学生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与学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有关的能力的自主意识、团队意识、资料研究、人际交往和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二)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它教育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叁)学校方面——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1.更新办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强化学校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3.建立全新的新课程观念,整体和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4.协调各学科教师的作用,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模式。

    5.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二、课程结构及年级目标模式

    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前,对课程进行了整体构建,即在横向上考虑了研究主题的内容结构,要求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方面研究;在纵向上,考虑不同的年级在不同层次上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避免研究的内容重复,所以设想:高一年级主要是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寻找信息资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并进行总结答辩;对研究性学习有兴趣,自主学习,乐于实践。从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高一年级能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稍浅层次的课题进行研究,能完成一个就可以。高二年级主要是围绕“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等叁个方面,紧扣地区的现状和发展开展主题研究——通过教师的协助,规范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结合基础性学科内容和学科、科技拓展性选修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整理归纳信息、判断识别信息的能力,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善于学习,乐于合作。学会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高叁年级主要是以完成自己学科课程的高考复习为主。同时,一部分学生

    对高一高二年级中未完成的课题进行完善和整理,一部分学生对完成得较好的课题进行提升和整理。对于自己喜欢的现代科技、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某一课题或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在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见解,初步确立个人将来的发展方向,为自己报考提供依据。从而学会反思批判并能进行深化研究,形成初步发展方向。

    叁、课程原则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其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它不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创新,但却要求培养和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的实施原则上以真实问题的探究为主,半学年为一个周期。

    1.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超越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的世界。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相关的活动,真正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是研究性学习内容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社会实践:同学们亲身参与,主动实践,不仅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开拓创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初步养成怀疑和批判精神,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的组织结构

    (一)组织领导机构:

    长:蒋红卫 

    副组长:尹建文、怀宁、管泽峰、吴柯军

    员: 潘少波、尹惠英、施孝丹、曹兰

    课题指导老师:各任课教师

    (二)组织机构的分工

    1.课程领导组全面负责制定方案、指导工作、监督检查实施工作。

    2.教科室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和指导,以及学科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的渗透,课程的安排与统筹协调;教务处负责对教师的培训与评价,以及为学生提供图书资料,实验操作及方法培训;组织学生落实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负责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对学生的评价。

    3.教科室负责提供信息技术,影视操作、科技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4.年级组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落实组织、指导本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和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奖励条例。

    (叁)管理内容

    1.活动时间的管理:每周用一节课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主要用于交流、指导和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等活动。充分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按研究计划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学生的管理:研究性学习是正式列入课表的必修内容,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获得学分,所取得的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它是高中毕业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3.教师的管理:全体班主任和校内指导教师深入研究性学习小组,具体开展指导和交流工作,并认真填写指导教师指导过程记录表。这项工作要作为教师工作量的一部分来考核。

    五、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教学组织

    1.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教学班为单位,学生自由组合,张扬共同兴趣,注意异质组合优势互补,原则上每 3-4 个人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学习小组,自选组长,自聘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或校外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

    2.教学基本程序整个教学的基本程序为:①组织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②学生自由成立课题组→③选择课题,选举小组长,设计研究方案→④开题报告会、方案评审→⑤实施研究,教师监控、指导→⑥形成成果报告,个人、小组总结→⑦班级展示、同学评议→⑧答辩、年级报告会→教师评定、总结。

    (二)课题选择

    选题是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首要工作。一个好的课题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课题的具体要求:

    1.课题所涉问题不深,高中生能够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课题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值得研究。

    3.课题的主题明确,一目了然,具有清晰的结构。

    (叁)课题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扮演着众多的角色,其中,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将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是否顺利和取得如何结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指导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如何选题、课题研究的计划、如何收集资料和信息、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撰写论文报告、校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等。总之,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和社会,对身边的现象积极思考和观察,并通过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

    (四)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是指从开发、实施到评价诸方面全过程的管理。我们强调的是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

    1.要求学生注重对活动时间、内容的记载和对原始资料等的积累,及时作好个人小结。

    2.要求教师作出学期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课题开展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3.如有外出活动,提前一周与管理小组联系,作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保证外出活动能够安全、顺利的开展。

    4.不间断地进行学生座谈,及时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切实有效的实行。

    5.不间断地进行教师座谈,及时了解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共同研讨,制定对策,合理解决,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顺利开展。

    (五)课题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的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实行学分制管理,原则上学生每半学年按研究性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给予 3 个学分,作为基础学分;研究活动开展较好,经认定取得较好研究结果的,再酌情给予 0.5-1 个学分,作为奖励学分。高中阶段学生取得 15 个学分为该课程合格。

    1.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重视评价的激励性。

    2.内容:

    1)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主要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2)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反映,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

    3)对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全过程所显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以及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5)学习的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等。

    3.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公司、社会或有关部门等。

    4.手段与方法: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成果展示和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六、保障措施

    1.领导更新教育观念,站在教学改革和科研的指挥前沿,重视、激励、支持教师对研究性课程实施问题的探究。

    2.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是有效实施研究性课程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研究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的指导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

    3.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放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显着特征,它的实施要求大大地扩展教育资源的利用范围。

    1)学校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以及教师等教育资源,并对现有的设备、信息技术手段等进行改造,增加投入,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2)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发展与校外系统的联系。

    4.制定考核制度。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将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将学校各行政部门能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作为评价处室和职工的重要标准之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