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 2《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学生在必修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二生物的进化部分已经对种群这个概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而本节课内容也为下一节内容“种群的数量变化”打下了基础,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做了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适用范围,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教材先介绍了种群密度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强调要根据不同调查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后,教材指出种群密度反映了个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而自然过渡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其他数量特征的介绍。这些数量特征层次分明,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落实。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为:2.1.1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生命观念:通过资料分析,思考讨论,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和情境探究,能够分析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并能够独立的运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模拟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社会责任:通过理解研究种群的意义,明确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关注濒危动物的保护,落实社会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
叁、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种群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难点: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 笔笔罢视频展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指出生物不是单个存在,而是以种群为单位。 | 引发学生回忆种群的概念。回忆总结 |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 |
种群 种群密度 | 教师总结种群的概念及引出种群数量。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强调几个关键词,区域、同种、全部联系为什么要研究种群?落实社会责任,学会团结合作,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提问:怎么研究种群的数量?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列举种群密度的例子并判断对错。怎么调查上述黑颈鹤的种群密度? |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加深对种群以及种群密度的理解。思考并小组讨论,制定调查黑颈鹤的调查方案 | 掌握种群以及种群密度的概念 提高辨析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
逐个计数法 | 小组起来分享黑颈鹤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总结适用范围 | 思考讨论总结 | |
采样方法 | 调查紫花苜蓿的种群密度,通过模拟实验:拼插板模拟长为 4.9,宽为 3.3的一块草地,上面的蘑菇钉模拟紫花苜蓿,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此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展示五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样方法。 1.需要多少个样方? 2.在何处取样?取样的关键? 3.合适的样方应该取多大? 4.样方边线上的点,应当如何计数?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的时候加以引导,初步理解样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进一步总结样方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一系列的注意问题例如样方的数量,取样的方法,取样关键,样方面积及计数原则。现学现用,紧跟习题巩固。 | 讨论并应用样方法的相关知识点,加深理解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 通过模拟实验,经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掌握“样方法”的科学方法,领会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方法,适用范围等,可以应用样方法调查之物的种群密度。培养小组合 |
标记重捕法 | 调查黑颈鹤的种群密度。以具体实例引入,请学生根据例子计算标记重捕法的种群密度,在计算过程中加深理解。展示情景:在某次对长白山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1km2,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2只鼠,第二次捕获 29只,其中有标志的为 16只,问,此地区这种野兔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小组成员展示交流。理解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总结标记重捕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及计算公式。展示标记重捕法操作过程中引起结果改变的几种现象,进一步理解标记重捕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现学现用,紧跟习题巩固。 | 根据情景问题,利用标记重捕法计算野兔的种群密度。总结计算公式。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结果。变式训练。 | 通过情景计算,领会标记重捕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领会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原则及相关的误差分析方法 |
调查种群密度的其它方法 | 展示黑光灯诱捕法的装置,问:适用范围是什么?通过看图理解原理。课外延伸:结合课本 笔6生物科技进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调查种群密度的其他方法 | 思考分析 课外知识拓展 | 拓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总结信息的能力。 |
总结 |
| 总结归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适用范围。 | 建构概念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
课外探究活动 | 实地调查学校南门口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课外活动 | 增强学生实践探究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