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开,石榴红,金秋送爽秋意浓。11月8日上午,武进区高中生物秦亚平名师工作室活动在礼嘉高级中学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全体礼嘉高级中学生物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礼嘉高级中学的姚琼老师、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的张丹老师和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沉帆老师就《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她们以新课标为指导,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呈现出叁节精彩纷呈的课。
姚老师以黄嘴白鹭的保护入手,指出生物不是单个而是以种群为单位存在。通过让学生调查黄嘴白鹭所食荞麦、鲫鱼是否充足和调查荞麦、鲫鱼的种群密度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守护美丽家园的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动手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并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动手建模能力、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张丹老师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了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感知种群密度调查的科学方法,比较“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这两种调查方法的适用对象。学生展示调查结果,比较和真实值的差距后自主反思自己所在小组估算中出现误差的原因。通过实践操作研究取样的策略和方法的教学设计创意无限,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沉帆老师创造性地采用泡沫球、黑芝麻等材料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一系列的活动、相应的预设及生成的问题形成了很好的教育链条,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评课议课活动中,工作室领衔人秦亚平教授首先肯定了叁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精彩的活动设计,然后组织与会教师就情境创设、概念教学、方法选用、表述方法等四个方面开展研讨。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获益匪浅。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通的的平台。精彩的教研过程不仅展现了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更是形成了多向思维碰撞,是一次充满智慧碰撞的教育共研之旅。(撰稿:朱爱卿;摄影:朱爱卿 审核: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