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而行者&苍产蝉辫;物我两忘间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力培养初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吴燕玉
摘要: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不断学习的历史征程。从远古社会开始,人类逐渐学会直立行走,逐步发展到当今社会的专业化学习,这都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在社会经济全面的提高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人的学习能力要求也逐步提高。而教育是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综合性活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渠道,所以应该满足经济社会所提出的要求,针对教育教学展开改革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均衡发展。尤其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更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视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由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进行有效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力;综合能力;有效培养
前言:众所周知,语文具有明显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事实也证明,学好语文知识、用好语文语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学生的综合成长提供保障。因此,不论是从适应社会发展,还是满足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讲,都要积极开展高效的语文教学。同时,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双重背景下,打造优质的语文教学课堂,实施高校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教育育人目标的核心思想,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落实的重要任务,更是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严格遵循教学育人的思想,掌握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精髓,将学生发展视为最终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从而获取优异的教育效果,实现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以及成长发展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现状
重新修订的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具有多个特点,主要体现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教学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教师的重视。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明确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人,但依旧有部分教师利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将知识灌输的学生脑海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未考虑问题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学生缺少操练的机会。2.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流于形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1]。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应用现代技术实施教学的主观意识并不充分。
其次,知识与技能方面:1.教师的教学素养需要提升。在全新的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师所参考的教学资料受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将自己的精力、时间放在教学上,组织教学时呈现一种“有心无力”的状态,所以需要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2.科学研究能力较差。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2]。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深度侵蚀下,教师承担着更繁重的任务,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教师、学生、家长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知存在错误。传统的教育认知中,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重要渠道,不论是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还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期望,都是从知识、能力角度进行评价的,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塑造。2.应试教育思想阻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的教育评价中,评价的真谛就是以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学生优秀品质、正确思想观念多培养,导致学生具有功利性价值观念,严重阻碍学生的总和发展,弱化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教育教学领域中着名的曹明海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整个中国传统的文化体系当中,考试文化成了‘靓丽的风景线’,经过千年的历史发展,为历代培养了优秀的人才。而且在现代化教育中,高考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高考是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手段[3]。但是,随着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的出现,导致语文教学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走入困境、步入歧途、陷入尴尬。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难分高下
在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将培养学生技能、传授学生知识作为核心任务,期望帮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新兴技术,也就是实现智力开发,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
2.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不合理性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虽然丰富多彩,具有系统化特征[4]。但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被大量习题占据,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体现,成为被强迫的学习者,束缚在学校的框架中,拥挤在狭小的班级中,更约束在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中。与缤彩纷呈的社会实践相隔甚远。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积极设计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高中语文教学流程存在明显缺陷和不足
在以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教材中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缺少正确的认知。多数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从介绍文章创作背景开始,讲述作者的生平经历,带领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展开整体分析,让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拥有初步了解。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但因为教师讲得多,所以学生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也无法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被隔离在文章的外部世界当中,难以窥探文章内部的核心思想。这种枯燥、刻板的教学模式会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力培养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树立全新思想
从传统的教学视角来看,教师才是课堂的核心所在,尽管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所具有的作用仍旧不容忽视,但究竟谁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其实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参与,才能让教学变得更有意义,让过程变得更加精彩。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作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中心呢?
首先,教师要保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实施歧视教育。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学生的学习表现各不相同[5]。而部分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质量,会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层次,甚至标上“等级”,导致学生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内心也会受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形成心理障碍,从而降低听课质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均衡发展,则需要以公正的态度面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
其次,正视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一观点与上述内容所说的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公平教育其实是不存在矛盾的。个体差异主要指的是学生受环境、遗传后天培养等多方面影响所形成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而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应巧妙利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合作探究等有效方式实施教学,体现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缺陷,让学生能在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俗话说:“语文教学并无差生。”只要教师引导的方式合理,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及特征,能让学生领悟、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革新教学理念,树立全新思想。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适当地应用生活实例,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启发学生,必然会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让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下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针对知识的应用拥有属于自己的见解。
(二)拓展阅读渠道,强化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阅读理解在高考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重,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文知识。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不仅要针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进行细致讲解,进行有效延伸,还要以生动的方式阐述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辅助知识学习,以免学生在学习原文时遇到更多的阻碍和难题。比如,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创作的,通过课文的解读和分析能得知,文章虽然利用优美的词语句子描述了美好的秋日景象,但也充分反映出了壮丽山河不能被人民掌控的悲凉之情,表达了革命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与作者的心境融合。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对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拥有更深刻的体会,教会学生更多的阅读技巧,使其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应规范阅读培训,积极开展专题演练。由于阅读理解占据高考语文大部分分数。所以,教师应加强阅读训练,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利用晨读以及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加强课后练习,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分析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是有效应用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词语、句子、段落、文章整体掌握的重要考察手段。另外,还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在日常授课期间,通过循序渐进、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将写作与阅读训练巧妙融合在一起,实现共同提升。在阅读训练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有效地督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发挥自身的思维、双眼并利用手中的笔将自己阅读的收获记录下来。动眼主要指的是快速捕捉优秀的写作素材;动脑则是将素材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将素材与日常写作主题融合;动笔则是将优秀的素材以及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中,从而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有效支撑。
其次,培养学生优质的写作习惯,为文章创作提供充足的灵感。众所周知,写作灵感宛如精灵一样难以捕捉,但写作时间是具有一定限制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内容饱满、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的文章则需要具备扎实的写作基础以及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随想随记的优秀习惯,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四)巧用媒体技术,培养学习能力
在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学实施期间,教师应努力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将媒体技术引进语文课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具体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以及优势,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根据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展开深度分析。
以讲解《荆轲刺秦王》本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本篇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并与学生共同针对视频内容进行点评和分析,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影视片段的观赏创作文章,文章内容可以是表达自己对影视片段的理解,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结合课文内容重新编创故事结局,使学生能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相互借鉴、探讨的过程中共同成长,让学生逐渐拥有广阔的知识涉猎范围,以及充足的知识储备,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强化。
结论:总而言之,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学习能力提高已经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被列入教育教学的日程当中,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而语文教学最基础的教学,更要将其作为重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激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探讨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加强学生的学习总结,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反思,通过严格有效的执行,逐步收获良好的成效。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流程,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使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得到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静. 大学生多维学习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样本[J]. 高教学刊,2022,8(29):93-98.
[2]宋显庆. 让学生“学习更好发生”——小学生数学学习力“三维廿点”发展教学实践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2,(10):89-96.
[3]韩鑫强,徐前,肖军虎. 学习力与学校氛围对新手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22,(18):71-75.
[4]林艺容. 引领语文教师学习力成长——“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综合评价重构[J]. 语文建设,2022,(11):77-80.
[5]何永胜. 前置习作,锤炼学生自主学习力——以小学高年段“四位一体”习作教学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