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地理学科组>>课题研究>>研究动态>>正文内容
高中地理教研组张凤婷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
发布日期:2023-12-12   点击次数:   来源:原创   录入者:毛丽菊

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人地协调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2.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

3. 区域认知: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4.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1.掌握并能区分喀斯特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2.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描述喀斯特景观主要特点,综合地理要素,了解喀斯特地貌成因与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遇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摆新课教学闭:

一、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以上反应为可逆过程,当大气中的CO2向水中浸入时,一部分与水结合为碳酸溶解固体CaCO3,另一部分保持气体状态。当水中气态的CO2减少或空气中CO2含量降低,该反应式往左发展以补充CO2 ,则发生CaCO3的重新沉淀。

二、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叁、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运用辫辫迟、视频、图片资料讲授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并结合图片介绍不同发育阶段的典型喀斯特地表景观及特点

1)地表喀斯特地貌图片:

 

 

溶沟: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出其呈网格状、长条形,使地表高低不平。溶蚀在不断进行,溶沟在不断加深,形成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底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成群簇立,相对高差100-200米,这就是峰林。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形成孤峰、残丘。在图上看到的平坦的是溶蚀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过渡:水在地表进行着溶蚀,在地下也在同样进行。

2)地下喀斯特地貌

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在地下、裂隙中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并随水带走,形成溶洞。在溶洞内,含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往下滴,因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逸出,从水中析出的碳酸钙便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就形成石柱。

溶洞:地下水将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多个溶洞连通组合成一个整体时,可称为洞穴系统,溶洞形成后期还会受到构造影响,形成穿洞、峡谷、天生桥等地貌。

 

转折: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喀斯特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四、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有利:①重要工程选址

②丰富的旅游资源

不利: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

②地形崎岖,地质脆弱,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板书设计】

一、概念

二、分布

叁、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石钟乳、石帘或石幔、石柱、石笋

四、影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