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二(1)班 王豪豪 指导老师:吴燕玉
恰逢“五一”,坐车返乡,乡间小路柳絮飘扬,漫天飞舞,弄得人痒痒的,心也随柳絮感受家乡的每一处角落……
回到家乡,胃口大增,小街上的小吃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蕾。清晨,伴随着鸡鸣声的,是爷爷叁轮车的踩踏板声,他早早的准备好要卖的大葱,由奶奶捆好,放车上开始一天的喊卖,我趁着热闹,坐上爷爷的车,前往集市,临走前奶奶把备好的早饭交给我。集市上人来人往,我们千挑万选一个好地方,把大葱摆好,就等过往的人了,打开饭盒,几颗大蒜,两块馒头,还是热乎乎的,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去集市的场景,那么多年过去了,它们还是没变。街上有家老混沌店,儿时常常和小伙伴去吃,那香味传遍街口,皮薄肉鲜,这些皮和馅都是算好量的,多数是大人带着小孩一起吃,汤汁都喝的一滴不剩,小孩子吃完了还要舔一舔嘴唇上的汁。
中午,天正热,人越来越多,老老少少,车水马龙,爷爷趁势卖掉了一大半,乡里人摆摊的都互相照顾,前后村的也都认识。午饭时,几位老农送了几个瓜,他们和爷爷聊聊天,有说有笑,而我早耐不住性子,拿起刀,把瓜切成四、五份,给他们送去解渴,自己细细品味,甜味涌上心头,便不觉得热与累了。
黄昏之际,巷口卖豆腐脑的开始叫卖,豆腐脑可以说是我们那的代表,没喝过那可真算一损失。实际上,它的做法很简单,一大块热豆腐倒入塑料小碗中,放上配料,加入特制的调味汁,使整碗豆腐脑变得香而可口,一勺一勺的往嘴里送,恨不得勺子都不要,那豆腐入口即化,也给疲惫的身躯得到放松与舒适,每每吃豆腐脑时,脸上无不洋溢着满足与幸福,吃完了豆腐脑,晚饭基本可以不用吃了,那味道让人不觉得饿。我和爷爷也随着日落,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在家乡,一日叁餐很少有 ,多数以粥和一种特制发酵的茶水代替,土话叫“酵子茶”,甜甜的,类似于糖水,但是又有些酸,茶里还有吃的东西,很奇妙,也算是家乡之独有,在大城市生活那么多年,几乎没有在喝过。一顿四、五个菜,叁餐都十分丰富,必吃大白馒头、油条、油饼等,做农活的人每顿都吃的很饱,因为白天间隔长,这样干活才不觉饿,把汗水挥洒在农田上,细心照料农作物,等待它们的成熟,种啥吃啥,吃不掉的就卖掉,平平淡淡而又充实。
家乡的食物让人觉得温暖、朴素,它们没有五颜六色的外表,有的是农民亲手栽培的农作物,我想我的味蕾属于家乡,在都市中,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吃饭都加快了步伐,回到家乡,抛下这些,和亲人温馨的吃着饭,谈家常,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