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历史组周钰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历史教研组老师积极听课。本课基于三新背景进行教学设计,指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建构。
本课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孔飞力的历史专着《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为课程线索。将清朝盛世景象与社会发生的叫魂危机这一对矛盾的现象进行深刻的对比,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盛世之下为何叫魂?并以“何为盛世?——清朝前中期鼎盛的表现”与“为何叫魂?——清朝统治危机的初显”两部分重构子目,展开本课的讲授。
在教学内容上,本课主要讲述康乾盛世时期的君主专制与疆域奠定,以及康乾盛世后期的统治危机。以康乾盛世为中心,本课的叁个子目一脉相承,逻辑承接: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促使康乾盛世出现并延续,而疆域的开拓与奠定则是康乾盛世的重要表现:但康乾盛世之中也埋藏着危机,并于盛世后期逐渐显露,对内起义,对外渐趋落伍。在单元脉络上,本课为必修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的第二课,也是最能反映单元主题的一课——清朝国家疆域的开拓与巩固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则对故步自封的清朝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展示地图、补充相关文字、图片材料等途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归纳出清前中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进而归纳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认识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的特点,认识明清封建专制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分析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史料与清朝本国的史料,认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认识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从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
课后,同组教师进行评课议课,明确了本课的亮点与不足。《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整体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建、发展、进一步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一个大通史的思路,着重强调清朝疆域的开拓体现出来的鼎盛局面。盛极必衰,鼎盛背后蕴含着隐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脉络。本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对于高一而言,虽然提前下发预习学案,但从课堂表现来看还是不充分。学生反映部分内容难度较高,学案中梳理边疆治理的表格仅罗列出方位、措施、影响等关键词,留白太多有关。另外,课堂上由于时间篇幅限制,对于盛世全面的深入不够,课堂时仅展示康乾盛世历史解释的定义和疆域版图的强盛,对于盛世的其他表现例如经济增长、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等未呈现。可以在学案预习结合第14课内容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单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没有社会经济的基础也是不能说明盛世的到来。
每次教研活动都是我校历史组的一次成长。从前期的磨课到活动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再到活动后的总结,老师们积极参与,凝心聚力,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期待我校历史老师们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