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叁历史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复习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题式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2024年12月17日陈舒逸老师开设课题讲座《主题式教学在高叁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本次讲座内容主要以晚清时期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这一课为例,探讨主题式教学在高叁历史复习课中的实施策略和意义,包括如何确定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如何将主题式教学融入课堂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课后的教学反思。
陈老师首先明确陆主题教学的含义及意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建议教学尤其是复习备考时既可根据学情,以主题教学等为基本模式,根据教学需要打破教科书原有顺序、结构,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亦可对纲要、选择性必修的不同模块进行整合,设计出更具有探究意义的综合性学习主题。由此可知,除教科书现成主题外,教师还可以重构主题。基于此重构的主题复习就是从一定视角出发,将散见于纲要、选择性必修中相同或类似的内容重新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理解分析知识内涵和因果、史学观点,实现情感升华。
紧接着开展主题教学的方式探究:厘清脉络,夯实必备知识;总结升华,形成历史概念;依托史料,培养关键能力;剖析真题,品悟高考真谛;跟进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近两叁年的高考复习备考辅导表明:在新高考历史高考备考中,只有依循“课标”和“体系”,依据教科书灵活整合、重构复习主题,围绕该主题,优选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剖析真题,跟进演练,才能夯实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应对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复习成果,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本次教研以学生为本,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也开启了教师们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研之旅。无论是执教的老师还是参与本次教研的老师,都在交流中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汲取了经验。愿我们共研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