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 伴随着新春的喜悦,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学期。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高效课堂,2025年2月17日历史教研组开展了以“聚焦开学第一课,共研共进新学期”为主题的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教研以“开学第一课”的深度研讨为核心,同时涵盖教师对新学期的展望与规划,历史组杜宁老师开设校级公开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复习课》,历史教研组老师积极听课。本课基于新高考背景进行教学设计,指向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课堂建构。
在教学内容上,本课包括叁个子目:“列宁主义的形成”“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叁个子目有两层逻辑关系:一是理论与实践,即列宁主义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二是革命与建设,即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第一子目是高中历史教科书新增的内容,除历史知识,还涉及“列宁主义”的理论概念,旨在深化学生对十月革命的主观条件和时代背景的理解。第二子目是本课的重点,突出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环节,并专设一段概括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第叁子目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成就和向题都有适当的表述。
在教学任务上,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通过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识记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的进步性。
课后,同组教师进行评课议课,明确了本课的亮点与不足。本节课鉴于教学内容多的特点,结合内容的特点应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历史图片等多种类型的教学工具,对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原因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教学学习节省教学时间,既培养了学生解读多种史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比较、解释的学科能力。能够根据课标和教学大纲,并创新性地结合教材,有计划有重点进行教学组织和授课。授课环节较完整、清晰。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并设置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教学活动中,材料出现过多,史料和历史图片需要时间,致使教学中比较紧张。另外,学生互动的环节不够,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教研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未来定能取得优异成绩。此次教研活动为新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相信在全体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历史教学质量将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