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被充分重视起来,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和立德树人要求。如何准确理解“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和实施教学,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即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
2025年4月14日历史教研组陈舒逸老师开设课题讲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两次鸦片战争》教学案例分析》。讲座指出,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在《两次鸦片战争》这一课中,教师应该充分渗透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应当采取多元化学习的策略。第一,问题导向,深化家国情怀。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活跃思维、加深理解、增加情感共鸣。第二,创设情境,渗透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仅凭叁言两语很难说得清,这就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生成。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叁,挖掘材料,培养家国情怀。课程资源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而服务的。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资源和素材。
在三新改革的背景之下,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去丰富学生,用自己的逻辑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切实利用历史三新建设的契机加强自身基本功建设,让历史课堂彰显浓郁的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从而让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