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法制宣传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网站>>法制教育>>法制资料>>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发布日期:2006年05月06日     点击次数:     录入者:2006年5月6日      来源:

第六讲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毒品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受国际毒潮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毒品问题在我国死灰复燃,逐步蔓延、发展,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威胁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沾染上吸毒的恶习,不仅毁掉了青春、毁掉了前途,有的还失去了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毒品。

一、       什么是毒品

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我国吸毒人群经常滥用的毒品有:

海洛因,俗称白面、白粉、四号等,是鸦片类毒品中危害最大的品种,目前被世界各国列为&濒诲辩耻辞;头号毒品&谤诲辩耻辞;。我国吸毒人员主要以吸食海洛因为主,大约占70%以上。滥用海洛因、鸦片、吗啡的吸毒者,毒瘾发作时,涕泪交流,大哭大叫,难受之状犹如万箭穿心,四肢痉挛,大小便失禁,不死不活倒地昏睡。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

吗啡,由鸦片提炼而成。

鸦片类毒品的原植物是罂粟,国家法律严禁非法种植罂粟。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仍然有非法种植罂粟的违法行为。罂粟一般高1.5米左右,春夏季开花,花朵颜色极为艳丽。花瓣脱落后十余天,有形如草果的蒴果(罂粟果)成熟后,其白色浆汁是加工鸦片的原料。割过浆的罂粟壳也是国家规定管制的一种麻醉药品。一些不法商人把罂粟壳作火锅底料,使人成瘾。

冰毒,又名安非他明,因其形状与冰块相似,故俗称&濒诲辩耻辞;冰毒&谤诲辩耻辞;。

摇头丸,又称&濒诲辩耻辞;狂喜丸&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狂欢丸&谤诲辩耻辞;等,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新型毒品之一。摇头丸通常为丸剂、片剂,形状多种多样,五颜六色,图案繁多,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服用后,使人极度兴奋或产生错觉,摇头不已,行为失控,极易诱发精神分裂症。

氯胺酮,俗称K粉,近年来在一些歌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发现了它的滥用现象。

大麻,吸食大麻制品初期会产生错觉,情绪激动,行为异常,好斗,继而回产生焦虑猜疑,倦怠昏睡。吸食过量通常导致精神失常,因而常易诱发车祸和暴力犯罪。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安定、叁唑仑、咖啡因等受国家管制的药物。不遵医嘱滥用这些药品,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一些毒犯经常将这些药物出售给青少年学生,千万不要上当购买这些&濒诲辩耻辞;药品&谤诲辩耻辞;。

二、吸毒的危害

(一)吸毒对个人的危害

1       吸毒严重摧残人的身体

吸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如果吸毒者吸食过量还会造成突然死亡。

一个男孩初中毕业后远赴南方沿海某城市&濒诲辩耻辞;闯荡&谤诲辩耻辞;,当他找工作一再碰壁后不免心灰意冷,进而结交&濒诲辩耻辞;瘾君子&谤诲辩耻辞;为朋友,染上了毒瘾,花光了从家里带来的钱。后来,他实在无法度日便返回家乡,在县城的旅馆里因超剂量注射毒品而死亡,年仅17岁。他从离家去南方到吸毒致死,整个过程还不到一年。

2、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吸毒者毒瘾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即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了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的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和前途。

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16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在娱乐圈里小有名气,被称为&濒诲辩耻辞;美丽的小孔雀&谤诲辩耻辞;。她第一次吸毒是因为胃疼,听人说吸了马上就不疼,就吸了。第二次还想找点感觉,第叁次就什么都不顾了。染上毒瘾后,吃饭、穿衣都成了额外的负担,也不起早练功、晚上演出了。有一天她在排练厅犯了毒瘾,再也无法登台演出了。人们都说:是海洛因扼杀了&濒诲辩耻辞;孔雀&谤诲辩耻辞;,埋葬了她的艺术青春。

3       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吸毒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紊乱,生理和心理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毒瘾发作时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反应,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自伤、自残、自杀。

一男子因毒瘾发作不堪折磨,在夜色中跳下3楼。在闻讯赶来的民警将其送往医院途中,该男子不幸身亡。西安市临潼警方根据其留下的遗书分析,该男子属自杀身亡。

2004225日晚715分左右,一男子突然从某村一民宅3楼跳下,群众发现后迅速打&濒诲辩耻辞;110&谤诲辩耻辞;报警。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跳楼男子送医院抢救 。十多分钟后,该男子在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警方勘察确认,该男子系跳楼自杀而亡。 经调查,跳楼男子汪某,30多岁,2002年开始租居在该村,属外地无业人员。汪某平日游手好闲,且吸食毒品。据群众反映,汪某跳楼前有毒瘾发作迹象。警方在其租居的房间发现一份遗书和电话本等物品。汪某在遗书上写道:&濒诲辩耻辞;我今天病了一天,也没有吃饭&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今天买不到我喝的药(即吸毒者给静脉注射用的一种药),我就在这里呆不成了&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迟颈尘别蝉;&迟颈尘别蝉;药店害了我&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我有四天没有吃饭喝水&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我有好多事都没有做&丑别濒濒颈辫;&丑别濒濒颈辫;算了,一死百了。&谤诲辩耻辞;

4       吸毒容易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吸毒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使人容易患上肝炎、皮肤病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的危险行为,极易导致艾滋病的交叉感染。截至2002年底,我国累计报告的4万余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63.7%是静脉注射毒品感染。可见,艾滋病的魔影时刻伴随着吸毒者。

(二)吸毒对家庭成员的危害

1       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

家庭中只要有一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吸毒将导致家庭内部关系恶化,破坏周围邻里的和睦关系,给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冯某家庭条件优越,因染上毒瘾被公司开除。尽管家人苦口婆心劝其戒毒,但他依然沉迷其中无力自拔,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冯某因毒瘾发作后,其母精神失常,其妻抑郁而死,剩下70岁的老父亲和其8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2       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

吸毒需要大量的金钱,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就是家产富裕的,用不了多久也会一贫如洗。吸毒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而且吸毒者往往道德沦丧、六亲不认,真是&濒诲辩耻辞;一人吸毒,全家遭难&谤诲辩耻辞;。

某地农民孙某,靠经商、修公路,积累下60多万元的家产,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富翁,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沾染上毒品后,在短短叁年时间内,吸完了所有的家产,妻离子散,沦为流落街头的&濒诲辩耻辞;叫花子&谤诲辩耻辞;。

3       吸毒贻害后代

吸毒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父母吸毒对胎儿发育和儿童生长将造成严重损害。许多先天性呆傻、残疾的婴儿就是由于父母吸毒而导致的。如果家庭中父亲或母亲吸毒,孩子不仅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且还会受到父母的虐待,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人格不完善,心理有障碍,难以融入社会,有的甚至可能染上毒瘾,不其父母后尘。

(叁)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       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者在耗尽个人和家庭财产后,为了维持吸毒,往往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进行以贩养吸、贪污、诈骗、盗窃、抢劫、凶杀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一些地区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60-70%的人与吸毒有关,在吸毒人员中,有70%以上的人进行过其他犯罪活动。

16岁的晓可本来学习不错,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自己很崇拜的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方向,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成了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妈妈责骂的对象。后来,他听说毒品能解除烦恼,就冒冒失失地尝试了一次。从此,他上了瘾,为筹毒资,他从盗窃到抢劫,走上了犯罪道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作案20余起,得到的赃款全部用于吸毒。

2       吸毒吞噬社会巨额财富

据调查,在美国,2000年用于非法毒品的总开销约为400亿美元。据估算,每个吸毒青少年,每年吸毒耗资平均数万元,全国每年吸毒青少年将耗资上百个亿。

3       吸毒影响国民素质

吸毒者在吸毒成瘾后,身体消瘦,体力和智力水平下降,成为社会的废人。大量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吸毒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大约占其总人数的80%,有关资料表明,泰国的吸毒者中50%是青少年,年龄在14-24岁之间。马来西亚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中,14-30岁的青少年占73.1%。从这些人的年龄来看正处于适合工作为社会出力的时期,或正值学习的年龄,但是他们却身染毒瘾,许多人因此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无疑是社会人力资源的一大损失。据联合国统计资料,1980-1990年间,全世界吸毒至少造成10万人死亡,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有1000万人因此丧失劳动能力。

叁、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这里着重讨论青少年吸毒的主观原因。1、受好奇心的驱使

少年张某是一个生长在普通家庭中的独生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一天放学后,在回家后,在回家的路上,张某看见两个高年级的同学正躲在一间废弃的破房里抽烟,那种神秘兮兮的样子,令他十分好奇。于是,他走过去,与那两位同学搭上了话。其中一位对他说:&濒诲辩耻辞;我们吸的这种烟很好玩,你要不要试试?&谤诲辩耻辞;在两位同学的极力劝说下,他吸了第一支掺有海洛因的烟。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吸毒成瘾。接着,他开始旷课,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为了获取购买海洛因的资金,他开始向父母要、同学借,后来发展到偷家里和同学的钱。随着张某毒瘾的与日俱增,他每天要花100多元钱去买海洛因,父母每月的工资,仅够他吸几天。待他将家里的钱财耗尽后,便流落到社会上去行窃。在他窃取财物的过程中,曾当场被人捉住多次,每次都被打得遍体鳞伤。张某最终被送进了强制戒毒所。

好奇心人皆有之,但请控制住你的好奇心。一定要把握住自己,抵制住毒品的诱惑,千万不要相信&濒诲辩耻辞;吸一口没事&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吸一、二次不会上瘾&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吸毒,很好玩的&谤诲辩耻辞;等说法。

2       受同伴或朋友的诱惑

15岁的小雅原来是一名初中生,可是她并不喜欢学习,总认为上学既辛苦又不自由,对那些已辍学在社会上游荡的朋友的生活充满了羡慕。她经常旷课逃学,并跟着那些社会上的朋友频繁地出入歌舞厅。小雅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学校和父母的注意,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批评、教育,但她对此都无动于衷。为躲避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小雅干脆自动退了学。退学后,她进歌舞厅做了一名伴舞小姐。在&濒诲辩耻辞;舞友&谤诲辩耻辞;的诱惑下,她开始服用摇头丸。为赚取更多的金钱,她甚至做起了向舞厅顾客推销摇头丸的生意。小雅的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最终她走进了少管所。

在读完以上案例后,你是否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教训呢?在与朋友的日常交往中,请你一定要牢记:如果你的朋友或同伴拿出毒品请你吸,那决不是在关心你,相反是在害你。

3、对毒品的无知

林某在读初中叁年级以前,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的学习成绩总是班上最好的。可是,在初叁的一次测试中,班上的一位同学的成绩超过了他,使他感到特别难受。为夺回班级第一的名次,在后来的一次测试中,林某竟然使用了作弊的手段,老师对他的作弊行为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受批评后的林某更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此开始变得消极起来。一天,他在街上闲逛时,遇见了小学的同学蒋某。蒋某见林某一付愁眉苦脸的样子,便把他带到家中,并拿出一支烟,说:&濒诲辩耻辞;抽了这支烟,所有的忧愁都会忘掉&谤诲辩耻辞;。林某不知道烟里掺有海洛因,就接过去抽了,从此林某染上了毒瘾。有一次毒瘾发作时,为摆脱痛苦,林某吞服安眠药自杀,幸亏父母发现得早,经医生及时抢救后得救。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它。在挫折出现时,如果你能正确对待,能积极奋进,能不消极、不颓废、不自弃,那么,挫折最终是会被克服的,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一条光明之路。

4、寻求不正当的刺激

何某上初二时,感觉每天就是上学、回家,生活很平淡,不够刺激。于是,就结交了几个&濒诲辩耻辞;舞迷&谤诲辩耻辞;朋友,到舞厅去寻找刺激。到舞厅后,&濒诲辩耻辞;舞迷&谤诲辩耻辞;朋友递给他半颗红色的小药丸,说:&濒诲辩耻辞;吃了这个,保你跳个不停,够刺激。&谤诲辩耻辞;何某拿过药丸吞进肚里,一会儿,就摇头不止,无法控制自己。自此以后,他每次去舞厅就要吃摇头丸,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记忆力明显下降,失眠,体质越来越差,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最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请记住:吸毒绝对不是享受和刺激!

5、受他人蒙骗

青少年心地善良,容易轻信他人,有些毒贩利用青少年这一特点,或将毒品掺入饮料、糖果等食物中,或将毒品制作成青少年喜爱的各种卡通形象,或把毒品冒充药品哄骗青少年服用。有一部分青少年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坏人蒙骗沾染上毒品的。

毒贩子怎样引诱青少年吸毒?

毒招之一:&濒诲辩耻辞;吸一、两次毒品不会上瘾&谤诲辩耻辞;。

毒招之二:给你免费尝试。等你上瘾后,再出高价出售毒品给你。

毒招之叁:&濒诲辩耻辞;吸毒治病&谤诲辩耻辞;。实际情况是,吸毒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其大脑、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其免疫能力和生殖力,甚至导致死亡。

毒招之四:&濒诲辩耻辞;吸毒可以炫耀财富,现在有钱人都吸毒。&谤诲辩耻辞;

毒招之五: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濒诲辩耻辞;吸毒可以减肥&谤诲辩耻辞;的谎话。实际情况是,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还摧残人的意志。

&濒诲辩耻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谤诲辩耻辞;青少年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的食物,以免误入吸毒的歧途。

四、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在青少年身上。由于当今毒品泛滥,青少年对毒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一些青少年抵御不住毒品的诱惑,而坠入吸毒的深渊。因此,青少年就更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一)构筑拒毒心理防线

1、牢记&濒诲辩耻辞;四知道&谤诲辩耻辞;

一要知道什么是毒品

二要知道毒品极易成瘾,难以戒断

叁要知道毒品的危害

四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法律的制裁

2、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

3、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不吸烟、不喝酒。远离毒品,首先要从远离烟酒做起。

2、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如歌厅、舞厅、迪厅、酒吧、游艺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因为这些场所是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发地点,青少年要远离这些场所,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3、慎重交友。中国有句古语&濒诲辩耻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谤诲辩耻辞;。青少年要慎交朋友,遵循交友原则,交好友、益友,不交损友、滥友,千万不要盲目从众。

(叁)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不要让毒品吞噬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请记住:珍爱生命,做健康的人,做有用的人。

五、常见的毒品犯罪

《刑法》第347条至357条对毒品、毒品犯罪以及毒品犯罪的处罚做了明确规定。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主要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洗钱;走私制毒物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强迫他人吸毒;容留他人吸毒;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处罚主要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没收财产和罚金等。

1、我国法律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构成犯罪,利用未成年人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毒贩王某利用寒假约杨某(初一学生,14岁)、万某(初一学生,13岁)从某地到昆明旅游,并送给两人每人一件马夹。在到昆明的长途客车上,警察从杨某和万某所穿的马夹中搜出海洛因共370克。王某的行为构成利用未成年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刑。杨某、万某由于贪图小利,不知不觉中被毒贩利用。

2、私藏、保存毒品等都属于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

丁某、孙某都曾经在放学回家路上捡到一包东西,经人辨认为毒品,孙某将毒品送到派出所,受到了表扬。丁某将毒品带回家藏起来,丁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3、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也是一种犯罪行为。

一些毒贩经常以解乏、提神、增强智力等名义,将安定、叁唑仑等精神药物拿到中小学校门口,诱骗中小学生购买服用。西安市某中学多名初中生集体服用,其中一名学生服用60多片后,危及生命。在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千万不要上当受骗,误食毒品。

4、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吸毒属于强迫他人吸毒行为。

一次,       陈某在迪斯科舞厅吸毒,被同学罗某发现,陈某害怕罗某告发,就将罗某骗至厕所内,用水果刀强迫罗某与他一起吸毒,还威胁说如果不吸毒就要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罗某很害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吸食了毒品。陈某的行为构成强迫他人吸毒罪。

5、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也是违法犯罪行为。

王某在自家承包的山坡上悄悄种植了一片罂粟,罂粟开花时,被放学回家路过的几个中学生发现后检举。公安机关责令王某铲除所种罂粟外,还依法处罚了王某。几个中学生受到了公安机关和学校的表扬。

以上我们对毒品的基本常识、危害、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如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进行了介绍,希望我们的青少年朋友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学习、积极宣传预防毒品的知识,让&濒诲辩耻辞;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谤诲辩耻辞;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