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等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
一、 触目惊心的案例
1、2001年7月8日,重庆市忠县任家镇11岁的刘阳在胸部、腿部、连刺八刀在游泳时被人杀死。正当警方抓紧侦察,一名16岁的少年刘家晓到公安局投案自首,供认刘阳被他所杀。在审讯时民警问及作案,刘家晓眉毛一竖,咬牙切齿地说道:报仇。
“报什么仇,他比你还小,他跟你有什么仇?”
“他爸爸作下的孽,自然该他来偿还。”
民警们终于了解到,这份仇恨从刘家晓的父辈就结下了。刘家晓的父亲叫刘宗联,读过书,当过兵,算得上是村里的能干人了。但他的脾气却异常暴躁,为此他妻子在生下刘家晓叁个月后即没了踪影,而刘宗联的脾气也因此变本加厉,甚至把怨气发泄在乡邻身上。1994年因田边地角纠纷他与刘阳的爷爷奶奶闹矛盾并打了一架,1995年春节从深圳打工回来的刘阳的父亲刘家生听说这事后怒从心起,特别是父母声泪俱下的一声“儿啊,你可要替我们报仇啊”,使其日夜不得安宁。
要斗力气,刘家生不是刘宗联的对手,但誓死“为父母报仇”的刘家生不愿输这口气。他将一把刀日夜带在身上,寻机报仇。一天刘宗联独自一人在耕责任田,刘家生没事样的走过去与之搭讪,趁刘宗联一手把犁头、一手握鞭子毫无防备之际,抽出砍刀向刘宗联大腿砍去,生生将其左大腿确断。
刘家生报了仇,但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叁年,赔偿医药费3000元。刘宗联虽及时送医院抢救,但还是落下终身残疾。刘家晓那时才11岁。灾难没有就此结束,大腿残疾的刘宗联丧失了干体力活的能力,家里的生活陷入困境,性情刚烈的他不愿拖着残腿贫困潦倒地过一生,同年9月5日他绝望地服毒自杀。从此,刚上小学六年级的刘家晓辍学成了孤儿。
刘家晓去涪陵找过妈妈,但妈妈已立了新家,不愿接纳他,而他的那些亲戚也没有人愿意收养他,11岁的刘家晓开始了流浪生活。先后流浪到武汉合人做干儿子,又跟人到陕西做木工,还做过大人也难承受的挑砖、和泥等重体力活。但微薄的薪金还是让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以至沦落到乞讨、露宿街头的地步,更让他难以承受的没有家、没有亲人的孤独。尝尽人门辛酸的刘家晓渐渐把这一切归罪于确他爸爸的刘家生头上,于是报仇的念头袭上心头。2001年7月8日,刘家晓悄悄潜回村子,他本准备天黑了先进村探听情况再作打算,没想到在村外池塘边看见了刘家生的儿子刘阳,见刘阳在池塘里欢声嬉戏、兴高采烈的模样,一下激起他满腔怒火,想起自己近5年的流浪生涯,严重失衡的心理使他怎么也无法把仇恨的眼光从刘阳身上移开,在他摁住刘阳听到刘阳说起他爸爸不在家时,他竟丧心病狂地用水果刀在刘阳胸部、腿部连刺八刀,致使刘阳生命垂危。
2、2003年2月10日晚10点,海口市发生一起13名少年持刀抢劫案,主谋竟只有13岁!3月22日,记者在看守所采访了这名犯罪嫌疑人郭某,试图追寻他犯罪的根源。郭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一开始父亲还很关心他,管他很严,但是自从父亲和另一名女子结婚后,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他也不怎么理后妈,后妈也不怎么管他。他在海口市某小学就读,却很少到学校上课,经常与一些在社会上流浪的小孩瞎混,并学着电影上的情节,自任这伙少年的&濒诲辩耻辞;老大&谤诲辩耻辞;,当晚的抢劫活动便是他主使。据了解,当晚参加持刀抢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只有15岁。他们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经常逃学的在校中小学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流浪街头的失学少年。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们胡作非为。
3、2002年5月22日,海口长流镇发生一起凶杀案,杀人凶手竟是一个名叫陈里(化名)的16岁青少年。 陈里从小生活在长流镇一个至今不受法律保护的家庭里,他的父母亲非法同居生下他后,直到今天仍未办理结婚手续。其父亲是个武师,在当地威信很高,弟子成群。练武场里喊杀声震天欲聋,好不威风,陈里从小就受到这威严而风光的刺激。 陈里是独子,母亲王某很宠爱这个独子,对他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每个月都拿500元给陈里零用,认为只要儿子穿好了吃好了就万事大吉了。但对自己儿子的思想状况,王某一点都不知晓,也从不过问。有时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陈里就会发脾气扔东西,非常任性,但这个做母亲的仍然能忍着他让着他,从不指责批评他。 陈里经常逃学在街上游荡,结识了一伙不良社会少年。2002年3月,他模仿香港枪战片中黑社会老大组织,结成了以&濒诲辩耻辞;恶虎&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猛龙&谤诲辩耻辞;和&濒诲辩耻辞;帮爷&谤诲辩耻辞;3人为首的海南省第一个青少年帮派&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濒诲辩耻辞;龙虎帮&谤诲辩耻辞;,陈里自称老大。此后,陈里领着该帮在长流镇为非作歹、横行霸道。2002年5月22日,&濒诲辩耻辞;龙虎帮&谤诲辩耻辞;团伙成员在一家电子游戏室将与&濒诲辩耻辞;老大&谤诲辩耻辞;陈里曾经有过过节的李禄文残忍砍杀致死。
4、2000年3月24日的《北京青年报》登载了一起儿子杀死亲生父母的案子。在旁人眼里“挺好”“挺有礼貌”的陈某残忍地杀死了父母而面无惧色。从报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对他的抚养方式:生活上“说要星星,他父母也会给他摘”,学业上有很高期望“掏钱给他上自费中专”。可他却认为“父母很是看不上他”、“一无是处”,“与父母沟通很困难”。 当他一次打架后,父母对他看管更严,这是父母采用了“爱的收回”的惩罚方式,对他表现出失望情绪,这些改变加剧了他的焦虑心情,也加速了他摆脱父母束缚的行动,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他的犯罪。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而家庭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诱发因素。据统计调查,未成年人犯罪中占81%的犯罪主要原因属于家庭教育不当。其中属于娇生惯养的占30%,属于简单粗暴的占14%,属于放任自流的占18%属于重智轻德的占16%,属于教唆引导的占3%。
因此,改善家庭环境,优化家庭教育迫在眉及。下面我们来看家庭究竟会对青少年产生哪些影响?
二、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㈠、不正常的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是每一个青少年生活和成长的首要环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其中尤以家庭结构和成员关系最为重要。其主要表现为:
1、家庭结构破裂,不仅给青少年的心灵平添感情痛苦,更为严重的,往往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父母双亡的青少年,会失去人生启蒙教育的机会,造成未成年人投靠亲友,依附他人,有寄人篱下的自卑感;物质生活缺乏必要的保证,使得他们自幼感情冷漠,性格孤僻,容易产生愤世情感和不平衡心理。因生活所迫而流落街头,又会过早、过多地接触社会阴暗面,易受坏人引诱、利用,因而堕落犯罪。父存母亡或母存父亡,会使青少年缺乏家庭温暖和教育、管教,失去精神支柱,使其在寻求温暖的补偿上不加选择,容易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拉帮结派,走上犯罪道路。父母离婚的,在离婚前往往都有较长时间的对立情绪和吵吵闹闹的生活,一方面顾不及教育子女,且互相推诿,有的还拿子女出气,有的当着子女的面无所顾忌地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温馨的父母之爱,有的只是恐惧、忧虑和失望,造成学业荒废、精神空虚、成绩下降,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形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自闭或向攻击、敌视方向发展。经常无人管教,从而不由自主地做出控制不住的举动;
2、缺乏和谐、温暖关系的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容忽视。凡是父母经常吵闹、感情不合,但又避免离婚的家庭、不可避免地笼罩着不安定和抑郁的气氛,子女由于家庭的不安定、缺乏温暖,很容易形成感情冷漠、烦躁、孤独怪僻的性格和缺乏同情心及责任感。他们为了逃避这种不祥和的家庭环境,极易流落街头而不愿回家。在家庭关系紧张、常闹矛盾中成长的子女,容易形成不良人格。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违法犯罪;
3、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模仿欲和模仿能力,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大于其他任何人的影响,家长的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无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导因素。
㈡、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导致不少青少年的低能、道德水准低下以及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严酷的事实。作为父母,不了解或不尊重子女在生理、心理素质急剧变化时期的特征和要求,不因人施教,同时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影响了对青少年的教育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对子女进行片面教育,把他作为“精英”来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不重视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或忽略了伦理、道德、法律教育,或疏于爱国主义、人生观教育。由于未能对子女进行全方位教育,往往使子女要么学习成绩好但道德低下,要么道德修养好而学习成绩不佳,要么学习成绩好但生活不能自理,要么善于料理家务但惰于学业。特别是有的父母在对子女的人生观教育时,进行了错误的消费教育,使其造成错误的消费导向,产生畸形的物质需求和消费心理,使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长漫延,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最终由于受消费思潮的腐蚀而走上犯罪道路。
㈢、不正常的家庭管理影响。
青少年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方式的培养和形成,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教育,更需要家长严格、科学的管理。青少年犯罪,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正确家庭管理的情况下造成的。其主要表现:一是溺爱。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宠爱无度。随着独生子女大量增多,父母更是宠爱有加,往往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欲望而不加选择。无止境的满足和娇宠,只能使子女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坏习气和偏离社会正常规范的人格,致使违法犯罪青少年日趋增多;二是体罚。不少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的家教名言,一旦子女有错误,便恶骂相加、讽刺挖苦、捆绑、饿肚、下跪、棍棒加身,不仅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又造成他们胆小、孤避、怯懦、冷漠、没有信心或者倔强、执拗、反抗、逃避的性格和虚伪,说谎、欺骗的恶习,疏远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关系。如2001年德清县徐家庄镇一位父亲,得知儿子失理后,竟用铁链将儿子双手、双脚锁住长达两天两夜。更为严重的是,为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提供了一个用暴力对付那些敢干违抗自己的人的行为模式;叁是控制。父母对子女教育条化,要求多、规矩多,从言行举止、衣着爱好到学业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严加控制,久受禁锢的孩子,一旦有机会便会毫无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四是放任。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管不问,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交际往来及有无越轨、举动一概不知,对子女完全失去了监督和管理,使子女容易形成自暴自弃、放荡不羁的性格,很容易走上歧路;五是庇护。对子女的不良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姑息迁就、纵容护短、包庇袒护,使得错误的子女不仅没有羞耻感和悔恨之心,反而使本来已经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得以延续、强化,最终形成一种错误的心态和行为模式。
叁、充分发挥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作用
家庭预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首选措施。如何发挥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㈠ 、积极改善家庭环境。
1、要健全家庭成员。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巩固一个健全、健康的家庭。降低离婚率,减少失去父母的青少年的数量,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措施。父母离婚虽不以青少年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挽救每一个有裂痕的家庭。建立家庭前,每个人对恋爱、婚姻、家庭都要持慎重、负责的态度,不能马虎从事,草率结婚;一旦建立家庭,就要为配偶、子女尽责、履行家庭义务,不应轻率离异;政府婚姻管理部门要认真对待登记结婚和办理离婚,切实调查了解双方情况,尤其是感情基础,而不能走过场,要对双方进行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帮助其正确处理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在处理离婚问题时要慎重,尤其是有子女的夫妻离婚更要慎重;人民法院对起诉离婚案件,应认真做好调解工作,认真调查子女的状况,在判决解除婚姻关系时,应首先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妥善安排其学习、生活;要严格执行《婚姻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失去家庭温暖、失去父母之爱、失去家庭保护的青少年,有关基层组织及近亲属,应予以特别关心、教育和保护,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要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夫妻关系中,摒弃夫权思想,坚持夫妇平等,反对男尊女卑,消除家庭矛盾的根源;坚持互敬互爱,相敬如宾的美德,互学互帮、爱护对方,尊重双方及其父母、亲朋好友;在父母子女关系上,正确处理好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离婚后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夫妻双方对亲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之间的关系。
3、要规范家长的行为。身教胜于言教。作为父母,一定要品行端正,作子女的表率,做到自尊、自律、自爱,学法、知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做有违人伦道德的行为,不酗酒、不赌博、远离不健康、不正常的性生活,以免给子女造成畸形的心理,从而助长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性生活,甚至性犯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已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要文明,不能出口伤人,动辄拳脚相加,积极化解生活中的纠纷,不使矛盾激化、摩擦升级,对子女的行为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㈡ 、严格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要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除了有健康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长行为外,还必须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和正确引导。
1、是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和能力。作为父母虽不能样样精通,但必须克服平庸而要有一技之长,以树立父母在子女面前的威望,并以此赢得子女的尊敬;
2、是父母必须了解和尊重教育的对象。要了解和尊重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时期的特征与要求,因“龄”施教,对他们给予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和诱导;
3、是对青少年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不能有所偏废。除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灌输外,还要对子女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要提高子女生活自理、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图发展的本领。要把道德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从小对子女灌输为人处世的优良美德和高尚情操,教育他们恪守人类社会共同生活准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小到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大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继承祖国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理想。要进行积极、正面的人生观教育,反对各种腐朽的生活方式,使青少年正确对待人生,培养起艰苦奋斗、助人为乐、谦虚谨慎、忠诚老实的美德,养成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腐败消极现象。要破除陈腐观念,针对自己子女的发良情况,进行必要的生理知识教育,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生理和发育,合理控制性的欲望,有效地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由于缺乏诱导和节制而发生性犯罪。
㈢、实行严格、科学的家庭管理。
在家庭管理中,教育是首要的。教育子女既不能百般溺爱,又不能简单自暴,要宽严得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青少年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对孩子的培养要注意从品行、素质和性格叁大方面抓起,尤其要注意培养子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要望子成龙,更不能逼子成龙,以免适得其反;对子女的错误言行敢于坚持原则,该批评的要批评,更要注意讲清道理,指出危害,尤其要防止矛盾激化,使子女知错即改,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作风。强化科学家庭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是表扬鼓励,当子女在学习、待人处事和道德品行表现良好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耐心交谈,建立和谐协调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要善于与自己的子女打成一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耐心地教育,使子女自觉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3、是树立权威,父母要维护自己的权威,恩威并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正确地管理自已的家庭,有使子女信服的能力,做到正人先正已,使子女心悦诚服;四是管制约束。父母发现子女有逃学、弃学、无故夜出、离家独居、乱交朋友,观看色情、凶杀、暴力、迷信影视录像、影碟、书刊,出入舞厅、电子游戏室及未成人谈恋爱、酗酒、吸烟、赌博、打架斗殴、携带管制刀具等不良行为,应及时给予制止和纠正,不能姑息迁就,纵容护短,不能任其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阵地。只有改善家庭环境,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严格而科学的搞好家庭管理,才能有效发挥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