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工会工作会议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组织凝聚力,抢抓机遇,主动发展,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在实现“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
一、抓学习,提升素质,激发教职工投身“十一五”的积极性
扎扎实实抓好政治学习。重点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委对于加强工会工作的指示精神,学习全总《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和王兆国同志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做出的《对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十一五”规划的实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广大工会干部和教职工认识统一到五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一五”规划上来,增强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明确当前的形势任务,明确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途径,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前瞻性,积极开展“叁个一”活动(即每季读一本书,每年确立一个调研课题,每年写一篇调研文章),
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做到形式创新,注重实效,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素质。配合区教育工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师德自评活动。
二、抓机制,依法维权,充分表达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一)完善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制度的源头参与、源头维护作用,着重在落实职权、完善机制、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做好代表提案的落实和反馈工作。进一步完善评议制度,继续做好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工作。不断加强教代会工作的评估,以评估促规范。
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会将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内容,力求做到全面公开、全方位公开。重点突出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学校人、财、物管理的重点问题。丰富校务公开的形式,除运用公开栏外,还要综合运用各种会议、各种媒体,并逐步推行电子化、数字化,形成有主有辅的多形式多渠道公开网络。加强公开监督制约机制,逐渐建立教职工、社会评议制度。区教育工会初拟建议教育行政尝试建立校务公开考核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健全困难教职工的帮扶长效机制。
继续完善“教职工帮困互济会”工作。做好第叁轮会费的收、管、用工作。建立困难教职工档案,动态管理,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在物质、经济上帮扶的同时,加强精神上的鼓励,建立工会干部与困难教职工联系制,经常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问。
启动“帮困助学基金会”工作。协同学校党支部、校行政组织党员、班主任和行政人员与困难学生“手拉手”、“一帮一”,实施“两免一补”,做好帮困助学工作,形成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
(叁)关注教职工安全保障机制。
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教职工每天活动半小时,组织教工篮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组织氛围建设,尽力为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适宜氛围。
关心教师的家庭状况、孩子教育、身体状况等,为教师提供帮助。了解教师的期望和目标,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对不切实际的期望,及时沟通。建立工会主席与教职工定期谈心的制度,并做好记载。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定期组织女教师进行体检,从今年开始将分批分期对全校中、老年教师进行全面体检。
四、抓品牌,推动创新,不断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力、凝聚力
工会将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品牌价值,深入开展“两争一树”、“爱生行动”、“青蓝工程”、“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巾帼建功”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工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会在全体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工会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工会工作,使特色工作充实新的内涵。在继续打造“两争一树”品牌,积极开展校内各种教育教学技能竞赛,积极推动学习型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组织青年教职工积极参加全区“青年教师形象技能比赛”。工会将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劳模事迹,学习区“十佳教师”的先进事迹,倡导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引导教职工树立“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理念,组织教师开展“爱生案例”征集活动,积极参加区“爱生案例”评选活动。工会将配合学校党支部和行政,开展2006年“师徒结对”活动,挑选校内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指导2006年新分配来校工作的新教师,给新教师压担子,给任务,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加强学校“青蓝工程”建设。
五、抓建家,促进和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06年学校工会将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建家活动这个载体,推进党的“依靠”方针的落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校园,优化教育环境,强化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综合实力。通过建家活动提升工会服务大局的能力,提升争取党政工合力建“家”的能力,使工会在学校争创叁星级高中验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