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是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平时不善于与别人交谈,更不会与别人交流。当他们与别人说话时,要么是眼睛看着地、要么是手摸着衣角,还有的孩子未与别人说话脸就先红到了耳朵根(这也就是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的一些孩子的“小毛病”)。这些“小毛病”的存在,其实就是孩子社交能力不强的一种表现。他们因为不知道该与别人说什么、也不知道该与别人怎么说,所以,他们就不敢与别人交往。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而且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是连对门的邻居都互不相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更加缺少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因此他们的社交能力也更加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由于从小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所以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也将会很难适应日益社会化了的现实社会。所以,作为家长,就应当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一是要尊重孩子参与交往的权利。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有着很强的社会交往欲望,例如,当刚学步的孩子看到另外的差不多年龄的孩子时,就会主动地跑过去与那个孩子玩,他会主动向那个孩子笑、主动与那个孩子说话,并且可能会将自己的玩具拿给那个孩子玩,当然,他也很有可能主动去拿那个孩子的玩具。这种现象其实就说明了孩子天生地有着一种社会交往的意识。只是家长总会在这个时候强行地将孩子与其他孩子分开。到了孩子上学之后,家长又以“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整天想着玩”、“外面有危险,你还是给我在家里好好的呆着”等等为由,不愿意与孩子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其实,这就剥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权利,也弱化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我说,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社会交往权利。
二是要给孩子创造更多交往机会。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期间能有社会交往的机会之外,可能很少有时间、有机会接触社会。所以,作为家长就应当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例如,可以在休息天带孩子走亲访友,或者利用长假机会带孩子外出旅游,增加孩子接触社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还有,如果家里来客人了,而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时间不是太紧的话,就可以将孩子叫过来,参与交谈。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糖果或拿家里的水果、饮料等招待来宾,也可以让孩子给客人倒茶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与来客的交谈。如果是带孩子外出旅游,还可以让孩子单独去购买门票、车票,在父母的陪同下单独到宾馆总服务台办理住宿登记手续等等。
叁是要教会孩子交往的注意事项。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社交礼仪以及与人交往的注意事项还不了解、更不熟悉,所以,作为家长,就应当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地教会孩子这些方面的知识。例如,我在开始带女儿参加宴会时,我就告诉女儿桌上哪个是主人的位置、哪个是主宾的位置,并且告诉女儿,要在长辈入座后再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的位置入座。如果主人盛情邀请自己坐在主宾位置或比较大的位置,则要真诚地向主人表示谢意。同时我还会在酒宴进行过程中建议女儿“以茶代酒”给同桌的长辈敬酒,并且告诉她:“给别人敬酒时,一是自己最好要先起身;二是自己的酒杯要尽量比对方的酒杯放得低;叁是如果对方也站起来接受敬酒的话,那么在敬完酒之后,则要用右手示意请对方坐下;四是在请对方坐下的同时还要对对方说谢谢。这些都是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尊敬;”还有,如何给别人打电话、如何接听别人的电话、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等,都是我平时教育女儿礼仪方面的主要内容。另外,还有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也是我教育女儿的必修课。我女儿也很聪明,只是一两次的示范之后,我女儿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后来到南京上学之后,她的这种礼仪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无不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