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依靠谁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的文化产物广大人民群众欣赏不了、欣赏不上、欣赏不起,那就很难造就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人们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十分繁重,更加需要做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能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的实际检验。
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军军事文化蓬勃发展,在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上发挥了带头作用,在鼓舞部队士气、促进使命任务完成上发挥了激励作用,在陶冶官兵道德情操、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上发挥了引导作用,为提升军队文化软实力、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说,当前文化创作的精品还不够多,与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面对军队建设转型和官兵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军事文化只有把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察官兵愿望、反映官兵心声、回应官兵期待,为时代抒情,为军营放歌,为官兵喝彩,才能主动占领思想阵地,引领社会风尚,服务主题主线,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紧贴时代要求、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繁荣军事文化创作,为官兵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新平台、新空间。要进一步拓展面向基层、为兵服务的方法途径,引导官兵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官兵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军事文化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