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科特点,实施生本教学》 ------从公开课教学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这学期,我听课28节,上了一节区级公开课,通过这些教学科研活动,我收获很多。首先我谈谈听课,这28节课我都认认真真听过来的,不像前几个学期,有时会为完成任务拿别人的听课笔记抄几个课时。那在这些课当中,给我很大启发的有这样几堂课:我校谭校长的一堂高叁数学课,省常中高二的一堂化学课《电解原理》的化学课。谭校长的数学课给我的启发是:他讲了十几分钟的知识后,就开始和学生一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做例题和变式训练;而反思自己的课堂,上课讲到下课,滔滔不绝,仍嫌时间不够,到上习题课时,学生早就把知识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做题也感到无从下手。有感于此,在后面的课堂上,我也尝试每堂课少讲些知识,留出时间来和学生一起来做几个用当天知识解决的问题,由简到难,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利用当堂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很高,随之课后作业中的解题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后面每堂课我都坚持这一做法,因为我从谭校长那堂课上学到了: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 省常中听的《电解原理》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化学实验,《电解原理》这节课我也上过多次,习惯上总是把一些定义、原理等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而这位老师把这堂课设计成学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把枯燥的原理用有趣的实验来演绎,再让学生通过现象来归纳结论和原理,不怕大家笑话,那天我看到了我教化学以来,一直跟学生讲、但从来没亲眼见过的氢氧化亚铁转变为氢氧化铁过程中的灰绿色。这堂课告诉我:化学课堂应该有化学学科的特点,那就是实验,学化学就应该尽可能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学习化学。在这学期的我校面向全区开设的公开课上,我就贯彻以上两条:我设计了很多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就连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我也做了演示实验,兄弟学校的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有老师掏出了相机来拍这些个实验。我感觉到,在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都被这些实验吸引着,并为之思考,为之兴奋。相信这堂课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一学期的听课学习和自己的一些实践,我深深的感到:要上好我们化学课,就必须结合我们化学的学科特点,多做些实验,并且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这是我的一些感悟和想法,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徐文龙 2011.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