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体验生活 让生活服务化学 武进区礼嘉中学 周泳 邮编:213176 文章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构建,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规定的教科书上。 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因此,教师应该将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呈现给学生,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并通过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索人生意义。 关键词:生活与化学、生活情景、家庭小实验 &苍产蝉辫; 新课程理念体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在化学教学中,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化学和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联系,让生活进入化学,让化学走向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关联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从神舟号宇宙飞船的火箭燃料,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化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科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家庭使用的燃料,无论是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是天然气,它们之所以能提供给我们所需的热量,是因为发生了燃烧的化学反应;家中铁制品的锈蚀,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桂林山水中熔岩、熔洞的形成,与自然界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有关;体温计中水银不慎吃入用新鲜牛奶或鸡蛋清解毒,这里也有化学的知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二. 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颉生活化学实例,积级开发挖掘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在日常生活、社会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素材可以来自 1.化学史实、故事、新闻报道 化学史实记载了化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它不仅揭示了知识本身,还渗透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它可以将化学的逻辑的推演同人们认识化学运动的过程联系起来,因而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而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如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毒品问题、污水池中硫化氢中毒事故、重庆天原化工厂的氯气泄漏事故、朝鲜火车相撞事件等等,这些真实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与时俱进。 2.实物、图片、影视、录像等资料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实物、图片,可以将化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寻找身边的这些材料,比较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而了解它们的用途。一个用玻璃纤维制成的闪光装饰玩具可以让学生了解光导纤维,一下子缩短了高科技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另外,一些影视作品、科教片也可以提供更生动形象的素材,并且具有探索、发现意义,如中央电视台第10套中的《科学与探索》节目、动画片《海尔兄弟》等。 3.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现代科学技术新发展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小常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内容。化学工业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新发展可以为学生展示化学在人类生活和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像《河水的净化和硬水软化》等录像资料也是教师身边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叁.从生活中创设情景 对于这些素材,并不是不加选择一股脑呈现给学生,而是针对教材教学内容及素材特点,将生活素材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融入到教学中,创设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思维活跃,通过不断的体验、反思、探究,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应用于新的生活情景中,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如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发现问题。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自然生疑,有学生问“我们地处江南水乡应该不会缺水吧,我没有急于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形成共识:我们虽处江南水乡,水资源总量不少,但淡水资源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又投石问路:我们身边的有限的淡水资源不少被污染,什么原因导致了水污染,学生说古道今,例举了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工厂的“叁废”、农药化肥的滥用、向河道倾倒垃圾等;提出了不少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向人们宣传水资源的宝贵,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有学生提出排放污水前必须先做好净化处理,也有同学梦想未来利用我国海水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造一座海水淡化工厂,变海水为淡水,从而造福人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很大程度上还能积极主动地自主解决问题。通过将生活问题引入化学,再将化学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浓厚的生活氛围中,感受生活,感受知识并积极反思和探索,创造新生活。 四.利用生活,开展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实验的延伸,它以家庭条件为主,独立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完成小型实验。化学家庭小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药品和器材,如食醋、蔗糖、植物油、食盐、石灰水,小苏打、淀粉等,就地取材,原料易得,且不受时间限制,化学家庭小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从丰富、生动的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使用和价值,体验化学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可用眼药水瓶代替滴管,厚白布代替滤纸,花瓣汁代替酸碱指示剂,截下塑料饮料瓶上半部作一个塑料漏斗,用饮料吸管代替玻璃导管等。因此,积极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使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创新精神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从生活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为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践体验二者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人生意义。 如例1. 组织学生对学校边河水进行水质分析。 ① 取各排污口水样; ② 观察水样外观:颜色、气味、澄清透明度 ③ 分析可能造成河水污染的原因 ④ 提出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改善水质的对策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结合。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更新理念,注重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联系与衔接,纠正脱离学生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种种偏差;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我教育;注重参与社会,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那么实现新课程目标就不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