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孕育化学教学 ——论化学教学中如何“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摘要: 课程标准、高考制度、社会发展等等,这些都无不迫使我们化学老师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对此我对课堂教学做出了“回归生活”的实验,同时对教师自身提出了要求,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呼唤。 正文: 一、化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教育作为与人生、人的生活、人的价值生命相关联的重要实践领域,其原生性目的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人的生活。然而,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疏远了人的实际生活,忘记了学生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需要,忘却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近年来,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于选修化学的同学比较不利,同时化学高考题又比其他学科的试题难,在这双重压力下,我们普通中学的化学老师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学生选修化学的寥寥无几,面对学业水平测试困难重重,更有学生在高一就对化学避之而惟恐不及。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当前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构建他们完美、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以及实现课堂教学重建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使课堂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这体现了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所应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二、化学教学中“回归生活”的几点建议 化学教学中“回归生活”应更注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质上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健康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过好每一天。课堂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当下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同等重要,不能厚此薄彼。其中,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世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略学生的直接经验,缺少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的体验,学生获得的书本知识只能是一堆“没有活力的死知识”。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来扩展和提升学生的个体认识,把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直接经验、现实生活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化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化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一)体现时代性 刚刚过去的20世纪科学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迅猛的发展,化学科学不论是在基础研究上还是在工业的实际运用上,都日新月异地变革着。而新世纪的变化正加快这样的变化进程,并向更多高尖领域显示其魅力。学校是学校与社会接触的桥梁,学校教学是让学生接触时代信息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的教学不能是封闭的,不可以只仅仅停留在学科的教学上,而是应该在学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运用上加强联系。回归生活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知识与实际的连接。所以教师必须①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从单纯的学校课堂向社会和自然课堂转变。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和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③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传统课堂那种以教师为课堂的惟一主体的现象应不复存在,教师和学生应互为主体,并且两者构成课堂生活的共同体。此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 现代初中化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的大众教育。事实上,化学教育的目的已不在仅仅是塑造学生在化学方面的特长为进一步学习高深理论和从事化学事业做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化学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回归学生生活教育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常识问题和常见的自然现象,让科学的观念武装学生的头脑,使之能主动同愚昧无知作斗争。 同时化学理论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深奥的、难理解的知识,我们教师就要注重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把复杂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例如:讲解平衡原理时,学生对于动态平衡这个概念无法把握,如果应用自动扶梯这个例子,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把复杂知识形象化了。 四、结束语 如果教师能够寻求化学教学中知识与生活最优化的结合方式,及其具体操作策略,积极开发化学课程资源,优化学习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解题能力,教师们自身也会形成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化学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生活是化学的大课堂,让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吧,惟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 魏国栋 吕达 2、《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余文森 吴刚平 4、《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5、《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6、《新课程的教学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