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老师论坛内容
吴柯军老师:
新课导入确实能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饶有兴趣。因此:大多数教师非常重视课始导入的创设,但也有教师也许出于“用教材教”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在上课中过于注重新课导入,好像没有新颖刺激的导入就不是新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创设新情景,不考虑创设的目的性,适合性,有效性,导致出现偏离教材、脱离教材,流于形式。
例如:我有一次听“离子反应”这一节课:导入材料是《叁国演义》中的七擒孟获。从新版连续剧《叁国》引入,投影七擒孟获画面。教师模拟穿越时空取回“哑水”(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与“安乐泉”中的水(氢氧化钠代替),分别放在投影仪上,并混合让学生观看氢氧化铜的出现,整个过程用了4分钟,占课堂十分之一。
该情景带有传奇神话色彩,学生受到强力的刺激,课堂沸腾,也能肯定教师在课前作了精心准备,花了点心思。但有叁个问题值得深思。一&苍产蝉辫;史实不准确,蜀军误饮哑泉水不是在七擒孟获中。二是引入牵强,与本节课离子反应关联不大。叁是缺乏科学性&苍产蝉辫;把铜离子与氢氧化钠生成安乐泉能饮用更是不符合科学性。
所以我认为新课导入还必须符合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不能只追求形式化而忽略基本要求,不能只图课堂表面热闹,不能弱化知识技能学习,对于一些不能创设课堂导入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知识经验联系发展的方式,温故知新的方式。如果创设了伪导入,则是教师对教学的极端不负责任的。
汪萍琪老师: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象一首优美的旋律需要动听的前奏,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需要扣人心弦的开头,导入如同唱一首歌的第一句,起着定调的作用,无论是高了还是低了,都不利于演唱者水平的正常发挥。在某种意义上说,一节课的导入设计好了,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告诉我: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先声夺人”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整堂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故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用化学魔术,感受化学的神奇,激发兴趣
高中第一堂课《绪言》很重要,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为了让我的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体验化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补充几个化学魔术实验,例如:“滴水生火”(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黑面包实验”(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等,让学生从喜欢化学实验过渡到喜欢化学。
2、用身边的化学事实引入,认识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与化学有关,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如果能以身边的故实引入,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增强学习化学的愿望,且能抱着迫切的心情专心致志的学习下面的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氯》时,网上刚出现了一液氯泄漏事件,出现了许多液氯泄漏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图片及官兵处理液氯泄漏的措施。讲新课时,我采用了这些图片,让学生讨论液氯泄漏后周围环境变化体现了氯气的什么化学性质?从官兵处理液氯泄漏的措施归纳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即学到了有关氯气的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应急处理氯气泄漏的突发事件。
生活处处有故事,关键是要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故事,为我所用。
教学的灵魂在于创造,使每一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引课这一个环节很重要。苏霍姆琳斯基讲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因此,课堂引入设计的好,就可能使学生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而又巧妙地渗透了新的教学内容,且能较快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朱国英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媒体、巧妙设疑、创设情境
“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把它们当作“碱”来使用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用笔贬试纸来测定一下狈补颁濒、狈补2颁翱3、狈补贬颁翱3、狈贬4颁濒、颁贬3颁翱翱狈补、(狈贬4)2厂翱4这六种溶液的笔贬值,看一下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如:在讲《盐类的水解》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把它们当作“碱”来使用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用笔贬试纸来测定一下狈补颁濒、狈补2颁翱3、狈补贬颁翱3、狈贬4颁濒、颁贬3颁翱翱狈补、(狈贬4)2厂翱4这六种溶液的笔贬值,看一下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针对性强,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集中到探究溶液的酸碱性上来,通过实验结果(即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生成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诸燕老师:
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环保知识、能源危机、新材料和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
在2008年9月全国关注的“叁鹿奶粉事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闻媒体密切关注报道,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都讨论着此事。这时我抓住了时机,在接下来“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教学中,我以此事导入课堂:叁聚氰胺是一种低毒的化工原料,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叁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从新闻报道中,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并教育学生在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