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学会&濒诲辩耻辞;吃梨&谤诲辩耻辞;
&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读毛泽东《实践论》
湖北省当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谭建国
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实践论》,对于我们反思过去、把握现在、指导未来的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不同的人吃梨有不同的方法,由此也反映出人们对于实践论的认知和运用程度。
一是狼吞虎咽型。有些人吃梨时又急又猛,不问来源,不问数量,管它干净与否、好坏与否,直接入口,爽快下肚,干脆利落,吃完了事。最终的结果,要么不知梨滋味,要么撑坏了胃、吃坏了肚子。反映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就是不深入调研,未掌握实情,缺乏对事物正确、全面的认识,完全凭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不想结果,不计后果。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认识没有指导实践,实践没有升华认识,两者相互脱节。这种类型的干部的优点是决策果断,处事坚决,气场十足,内心强大,&濒诲辩耻辞;快刀斩乱麻&谤诲辩耻辞;,决不拖泥带水,有时候能抓得住机遇,镇得住局面;缺点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甚至个人主义严重,容易走偏犯错,作为领导干部,如若控制不当,试错的成本或代价往往会很大。这种类型的人,必须认识到,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要用于指导实践,用于改造主客观世界。党和国家的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认知来引导我们的实践,必须把我们的感性实践转化为理性实践,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二是因噎废食型。有些人吃梨时不小心噎着了,于是认为此梨不好吃、不该吃,并决定从此以后不再吃梨,甚至建议身边的人也不再吃梨。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些干部在实践过程中,碰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难,或出了一点小毛病、小问题,就索性放弃,怨天尤人,要么否定自己,要么否定制度、否定社会。这种现象尤以年轻干部最为突出,因为现在的年轻干部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练。究其原因,一是方法不当,缺乏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二是心态不正,不能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挫折,碰到小问题会半途而废,碰到大挫折会一蹶不振,不幸成为&濒诲辩耻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谤诲辩耻辞;的代言人。这种类型的干部的优点是谨小慎微、谨言慎行;缺点是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容易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实践论》告诉我们,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许多时候需要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认识从实践开始,通过实践又要不断修正、升华我们的认识。所以,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和矛盾,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曲折与反复。
叁是细嚼慢咽型。有些人在吃梨前先弄清梨的品种、数量与干净程度,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用水清洗或直接去皮,在吃的过程中慢慢体味,并以此来判断此梨是好梨或坏梨;或许,还会尝试一下加上冰糖炖水之后治疗感冒。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有些干部思路清晰,尊重规律,严守规则,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并通过实践不断升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最终固化为经验。这种类型的干部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整体把握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总结提升能力;缺点是过于优柔寡断、过于追求细节,容易错失良机,贻误工作。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进行了归纳总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相对来讲,细嚼慢咽型的人,是对《实践论》认识准确、运用充分的人。
上述叁种类型的干部或现象,客观存在于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也可能存在每一个干部不同的成长阶段,存在于我们处理某一事物的不同时段。作为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因事、因时、因地制宜,扬所长、避所短,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水平,实现知行的统一,才能更好地施展才华、担当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