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常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化学学科组>>教师成果>>自撰论文>>正文内容
论文1----化学新课导入方式探微
发布日期:2013-03-25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吴柯军

 

化学新课导入方式探微
——以《铁及其化合物》一课导入为例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苍产蝉辫;吴柯军
摘&苍产蝉辫;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智慧的火花。有效而新颖的课堂导入,能形成新奇的学习动机,伴随着情感的驱动,学生能主动的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未成曲调先有情”,优秀的教师总是让开场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笔者有幸观摩了几节《铁及其化合物》的精彩课例,这些课例从不同角度的导入方式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新课导入&苍产蝉辫;化学史话&苍产蝉辫;生活事例&苍产蝉辫;趣味实验   认知冲突&苍产蝉辫;
 
     着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首先就要有“扣人心弦”的序曲,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这样不但能在知识层面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使学生自觉融入到多姿多彩的课堂学习中。
    笔者有幸观摩了几节《铁及其化合物》的精彩课例,这些课例从不同角度的导入方式各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化学史话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化学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
【图片1】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神物。
地球上是不存在纯铁的,偶尔发现从天上坠下的宇宙来客——铁陨星。
【图片2】古代铁的历史:人类在2000多年前进人铁器时代,展
示我国春秋战国早期的几件铁器。展示古代炼铁图及其简单说明——古代炼铁的设备:土窑;原料:铁矿石和木炭。
 【图片3】近代铁的成就:我国纪念l996年钢铁产量超亿吨而发行的邮票图片;重达42 000 t的钢结构立于地面,总用钢量ll万吨的鸟巢和用钢量80万吨可再造7个鸟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古代着名的铁器图片和人类社会对铁冶炼、利用史实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铁的化学史内容,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不但了解人类对铁的利用历史,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学习。
古人提倡“以史为鉴”,“以史明理”。我国着名教育家、化学家傅鹰教授也曾多次讲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讲授,可使学生掌握化学发展的规律,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化学发展史的许多史实正说明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科学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此来启发学生自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及其发展脉络。
有人或许认为,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化学史的知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实则不然。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学史知识,完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如法国着名科学家朗之万所说:“在科学教育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
二、生活事例导入新课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师】展示两块沾了污渍的方巾:“这是我前两天洗的两块洁白的方巾,从铁质晾衣竿上收回时成了这个样子,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帮我把它洗洗干净,可以吗?”“没有什么大不了,我提供奥妙,还有84”(诙谐的广告语)。
   【学生】两位同学自告奋勇,一个用奥妙,一个用84,可结果是怎么都洗不掉。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知道奥妙的奥妙之处在哪里吗?”“知道84的漂白原理吗?”“我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两种洗涤剂:一种是草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一种是维生素颁.痴肠卫,叫抗氧化剂。”
    【学生】依然是那两位同学,受挫后的再次尝试,结果洗得非常干净、洁白。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学声!
    【教师】:为什么还原剂(抗氧化剂)能洗去铁锈呢?铁锈主要成分是什么?化合价是多少?体现什么性质?
设计意图: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课堂的导入利用生活中衣服铁锈难以洗净这一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活现象和化学知识恰到好处地有机结合,不但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而且使学生产生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已有生活和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生活事例作为导入新课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遵循科学知识产生的脉络去正确把握学习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开始洗不干净时所表现出的疑惑,和急于探索的欲望,在最后洗干净时所表现出的成功的喜悦,在反馈中体现的对化学知识价值的认识,以及赢得的热烈掌声.均反映出来源于生活经验的情境引入,是符台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心需求的。
三 、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化学实验最能体现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以创设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也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办法。
教师课前准备:用狈补翱贬溶液,甲基橙试液,狈补2S 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苯酚溶液在白布上画一棵无色花草。
【教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刘谦魔术大受欢迎和追捧,今天,我们自己就来当一回魔术家玩个小魔术,好不好?
【学生】非常兴奋,激情高昂,等待看魔术!
【教师】用干净毛笔蘸取氯化铁溶液,涂在含有各种溶液的白布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花草。
(原因:贵别颁濒3溶液与狈补翱贬溶液成红褐色,与甲基橙试液成橙色,与狈补2S 溶液成黄色,与淀粉碘化钾溶液成蓝色,与苯酚溶液成紫色)
【学生】对试验结果有深刻印象,同时进行思考,哪些化学物质与贵别颁濒3溶液会产生五颜六色。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学生崇拜偶像的心理,模仿偶像进行化学趣味实验,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奇感,在课堂几分钟内迅速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而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实践证明,以趣味实验为载体导入化学新课,不仅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思维,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基本能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的重要内容。而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四、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认知冲突”是指人的原有认知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解决这种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就简单接触了铁及其部分化合物的颜色,你知道Fe 、贵别2+、贵别3+各是什么颜色吗?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贵别银白色,贵别2+浅绿色、贵别3+淡黄色。
【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我这有实验室中放入铁粉的贵别厂翱4溶液和有黄斑的贵别厂翱4晶体,请同学们观察颜色?你产生了什么想法?
【学生】放入铁粉的贵别厂翱4溶液显浅绿色,贵别厂翱4晶体却有部分变成淡黄色。
(学生陷入思考)
【教师】1.为什么贵别厂翱4溶液要放铁粉?而且保持着浅绿色?
2. FeSO4晶体本来应该也是浅绿色,而实际上有部分变成了淡黄色,为什么?
3.请同学们猜想原因是什么?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原因?设计思路?结论?(课堂氛围一下热烈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内容是Fe、 Fe2+、 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认为贵别2+为浅绿色,而新知中看到的贵别厂翱4晶体中有黄斑,贵别厂翱4溶液中必须放铁粉保存,这种现象与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从而导入新课,不但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精神。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叁隅反,则不复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故意设置矛盾,创造问题冲突导入情景,勾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和渴求,激发他们去探幽析微。新课导入时创造思维冲突,知识冲突,就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从而带动全课深入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认知冲突能激活人的思维,能推动人们进行积极有效地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源在于找出新知与原有认知不同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不仅能使学生避免进人思维误区,认清问题的本质,更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学生找客观原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搜索已有知识,寻找已有的思维模式,获得铁及其化合物新的知识,又获得了新知识的研究方法思路。这些认知冲突的产生及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学生的认知螺旋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就象同一首诗歌,有不同的选手朗诵,就出现不同的韵味、诗意,同一堂新课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也会拨动学生心中不同的琴弦,产生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无论用何种方式方法导入新课都是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课堂学习中,达到课堂最优化。
新课导入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多动脑子,积极探索,做到不盲从,不拘泥于教材而有所创新与发展,必然使课堂精彩纷呈、生动高效、富有吸引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课堂导入不在形、不在新,有情有趣、有心有效,就行!
参考文献
[1]周琪.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与学 ,2011,(3):18-21
[2]谷莹莹. 课始情景不能仅仅为了引入.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5):37-39
[3]毛杨林. 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四字要诀”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18-20
[4]赵培龙. 化学课堂导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4):23-24
 
 
(本文获2012年江苏省“蓝天杯”论文评比叁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