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常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化学学科组>>教师成果>>自撰论文>>正文内容
论文4--疑者,觉悟之基也
发布日期:2013-03-25   点击次数:335   来源:   录入者:吴柯军

 

疑者,觉悟之基也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诸 燕
【摘要】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以教师的提问为主,而学生的思考也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本文从中学一线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培养学生主动、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形成互动的课堂,提倡学生与学生的提问、形成互动的课堂,提倡学生与学生的提问、培养提问与数学思考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    问题意识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也就是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讲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学家也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敢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应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追求。
问题是认知的开始,一个人,当他感到迷惑的时候,就意味着思考的开始。然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一方面都以教师的提问为主,而学生的思考也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能很好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能发自内心地产生;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升高,学生提问的越来越少。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我们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疑难问题。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问题生长的土壤,让学生敢问想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善问,进而让学生在体验、实验及讨论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构建和内化,真正实现是为了不需要的目标。
一、形成互动的课堂,使学生想问。
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学生有问题提出呢?我想,只有在一个密切配合、和谐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有助于提问的感性材料,营造有助于学生提问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大大地激发,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也大大增多,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中互相启迪,从而促进问题的生成。
例如,在学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在MgA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Mg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2、我们能否改变条件,使Mg得到电子成为原电池的正极,使Al失去电子成为负极?
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即把稀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种情况下的誓言现象,学生自然提出问题:金属MgNaOH溶液中为什么会产生H2呢?是不是MgNaOH溶液中发生了溶解?此时,我就能引导学生共同探讨MgAl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样,通过学生问题的提出,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入。
学贵有疑。每次质疑与解疑的过程,恰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新起点。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才能使课堂不断绽放出动态生成的绚丽智慧之花。
二、要培养学生主动、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一开始,学生肯定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要么就提乱七八糟的与化学无关的问题,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善于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这方面教师需要进一步一些工作
1、教师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直面化学信息。但同时,教师也要善于控制局面,导与引,这是提问展开的前期工作,也就是培养学生提问的关键在于教师恰当地进行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一道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什么?雷雨发庄稼是什么意思?家庭煮饭用的罐装液化气的成分是什么?由烧液化气改烧天然气,原来的炉灶还能用吗?为什么?等等。
2、要无条件地接授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一开始你就打击他,说这样提不对,那样提不对,或者对乱提的学生横眉怒言,那以后就没有人再敢提问了。先全盘接受学生的提问,再然后和学生一起来筛选,哪些是我们想要解决的,哪些能用化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你现在能够解决的,因此还能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地提问。可能一开始,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当堂完成,但是我想,这样能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其实,很多学生都希望能用自己的问题来考一考别人。所以善待学生的提问,能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是鼓励学生提问最好的办法。
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提高提问的含金量”。
一开始,学生的提问没有目的性,他们的思维很乱,想到什么就提什么,也不加以分析,而通过我们教师上课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大家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哪些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哪些问题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认识。每次学生提问之后,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提有效的问题,提创新性的问题,提高提问的含金量
特别是在设计开放性例题的时候,既要使学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更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如:在《实验操作》一课中,每个小组都要合作完成两个任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萃取:有的同学操作方法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技能的训练。当某一小组一时无法完成合作任务时,教师先进行观察,不要急于介入,而是启发学生如何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是答案的给出者,而是顾问、引导者,在这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培养提问与化学思考相结合的意识。
化学思考是指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所存在的化学现象并运用化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思考往往与问题相结合,问题是思考的先行者,有了思考就会有问题,产生了问题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始注意到了如何促进课堂中学生的思考,但是对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引领学生提问,却没有大的动作,在很多的教研课上,觉得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培养并不很多。
特别是在设计开放性例题的时候,既要使学力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以更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如:教学元素周期规律这一节时,周期表的出示肯定能让学生自主找到许多规律,有的有意义,有的太浅薄不能体现主体规律,这正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千万不可扼杀这种热情,但教师可以点拨规律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去伪求真中获得知识,学生有了这一层认识后,解决其他的探索性的题目时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感,能找题目中比较隐蔽的、有实质性的规律,而不是只看表象,这样的尝试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验、讨论中体验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疏导思维的流向,让学生在智力的挑战中不仅得到思维的训练,而且获得成功的喜悦,精神的满足。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种子的声场离不开产生问题的土壤,而生长的动力来源于问题意识,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认识的冲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所以问题生长的结果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形成提问的技能。
当然,在提出问题的对象和时间上,不仅包括老师也包括自己的同学;能在课堂上问,也能在课外问,可以在学习中问,也可以在考试中不被问倒。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过程。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军主编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化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刘知新主编 《化学教学论》
3、王后雄编著 《化学教学诊断学》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2.
4、吴星主编 《走进高中新课改化学教师必读》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获2012年武进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