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在校长室、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本组工作计划,立足课堂教学,深入研究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与行为相统一的方法、途径与措施。坚持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讨,逐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授课能力。以科研促教研,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扎扎实实搞好教研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将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等总结如下:
一 教科研方面
1 读书提高自身素质。
读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很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的有关要求,指定一些书目,以学校的阅览室为依托,为教师读书提供便利条件。科学地安排了读书内容,有效地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循序开展。通过读书,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施教能力,身心也得到了愉悦。一月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一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着;还根据实际情况向老师推荐优秀书籍,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进行更广范围的阅读交流。要求教师们写下读书笔记,定期交流。这些措施都激发了教师们的读书热情,学习氛围逐渐浓厚。
2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化学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进行了多次业务学习:《关注差异 分层教学 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专题讨论思考,《“和谐课堂”大赛》《课改先进个人评比》评优课,《如何开展课堂结尾的有效性》教学论坛研讨活动等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业务素质有所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指导教学工作,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3.组织好组内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本期按学校要求开设好公开课和组内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化学组人人开设公开课多次,学术沙龙1次,课例研讨2次,吴柯军老师的校级公开课《盐类水解》受到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充分肯定,全组教师听课时按规范做好听课笔记,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组内听、评课和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常规方面
1. 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做到基本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尤其是每次中差生辅导的进度、内容、时间、备课人都是有计划、有落实的,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
2. 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全组教师做到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意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并且尽量落实细节,养成学生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3. 认真组织完成各次阶段性考试的命题、阅卷工作,认真作好考试后的情况分析,根据成绩对教学作及时的调整,并拿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弥补。
4. 加强实验教学,按要求完成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各任课教师把改进设计的方案收集整理以便下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叁、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1.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本学期本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在学习研讨中积极踊跃,主动发表个人见解,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教育理论。
2.加强业务学习。全体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教材,以及新教学理念和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本学期进行多次业务学习,并就学习内容谈学习感受,教师的理论修养得到提高。
3.青年教师培养。本组老教师都能热情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拿出来传授、交流,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不断取得进步,快速成为教学骨干。
叁.本学期化学组取得的主要成绩综述
教师比赛方面:吴柯军获校“课改先进个人”称号,诸燕老师的研究性学习《校园垃圾的分类及处理行动》获常州市评比二等奖,许文龙老师论文《在生活中孕育化学教学》发表于《科学大众》,吴柯军老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发表于《文理导航》,《浅谈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发表于《考试周刊》。
总之,这半年已经过去了,有成绩,也有遗憾。未来充满了希望,化学组全体教师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为创建常州市品牌学科组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