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教研组常规 更多&驳迟;&驳迟;
  最新更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网站>>教研组>>化学学科组>>教研组常规>>教研组建设>>正文内容
2013-2014上半学年化学教研组论坛内容
发布日期:2014-01-09   点击次数:   来源:   录入者:吴柯军

 

化学教研组论坛主题——在“尝试教学”课堂中如何设置问题?
吴柯军发言:
我校和谐课堂改革已经推进了近2年了,其基本思路是“尝试教学”法,提倡“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练在当堂”,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真正的主人,从基本思路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教”是定位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有人也说这样一句话“教学教学应该改为学教学教,学是根本基础,教师教是学生学的辅助”,但实施下来,带来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教学任务与时间的矛盾点,大家知道我校学生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自学往往不能到位,反应相对较慢,解决课堂问题能力弱,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动摇了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信心,如何搬开这一改革的绊脚石,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有效甚至高效问题引导学生,为学生学习赢取课堂时间、为教师教学赢取教学时间。
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如果从问题难度上讲:可以设置为:感知层次问题、理解层次问题、探究层次问题、运用层次问题、综合层次问题。如果从问题答案角度出发,可以设置为: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问题、全开放性问题。如果从教学问法角度出发:可以分为直问、曲问、反问、追问、激问等。几乎可以说,教师不同的问题设置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座的各位教师也可以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设置进行探究讨论,可以说正面的也可以说反面的,以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有各位老师自由发言。
 
汪萍琪发言:
我认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我觉得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些教师上课先来一大段的复习、铺垫,直到把新课讲完,才出示课题。这样上课,学生一开始就蒙住了,教师讲了半天,学生还不知道这堂课学什么,怎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呢?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尽快打开课本,意思是越快越好。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时,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老师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书。”其实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书了。这种“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朱国英发言:
1、要有“目的性” ,做到事半功倍
一节课的时间是一个常量,因此,要珍惜宝贵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要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化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有效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费金忠发言:
1、课堂问题的形式:“趣问”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问题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故意用偏、难、怪的题目使他们感到难堪。优化课堂问题首先教师要从生活、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如在学习“厂翱2的漂白性”时,可借助多媒体投影两副银耳的图片:一副是洁白的银耳,另一副略带黄色。然后,设计问题:同学们,假使你买银耳,你买哪一种?在学生的热烈交流中提出厂翱2具有漂白性。
 2、课堂问题的切入点:“巧问”
 “浅”是提问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地轰轰烈烈,实际上学生怎么也懂不了。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化学键》知识时,化学键的定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课堂上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字典中“键”字的原意是什么?学生查字典得出结论:指在安在车轴上管住车轮不脱离车轴的铁棍。此时,可再设计问题:物质内的铁棍是什么?学生受到启发马上联系到化学键的定义。
 3、课堂问题的发式:“曲问”
 “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入,这样的问题不拐弯抹角,但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该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才能发现。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进攻,不会迂回包抄。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直问则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如在学习“甘油的吸湿性”时,课堂上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粉笔是无尘的,它可以自身有效的防止粉尘的产生,为什么这种无尘粉笔能防止粉尘的产生呢?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可能有些困难,这是教师可以稍作点拨:我门打扫讲台上的灰尘时候为什么要洒水呢?,学生受到启发联系到洒水是防尘的,因此得到答案:无尘粉笔能防止粉尘的原因是粉笔中加了适量的甘油,同时得出“甘油具有吸湿性的性质”。
 4、课堂问题的内容:“精问”
 “碎”是提问设计的通病。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外紧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这是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如在学习“狈贬3的喷泉实验”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狈贬3能做成喷泉实验的原因是什么?(2)在这个实验中把狈贬3换成颁翱2能否做成喷泉实验?若不成怎样改才能做成喷泉实验?(3)气体能做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
 
徐文龙发言:
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的。尝试问题的预设,左右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也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更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和高效实现。
因此可以说,尝试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能否成功取决于课堂提问的设计。设计课堂引导中的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叁点:一是所有问题的提出都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二是各个问题在难度上要有合适的梯度,既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提供可能,降低难度,做好铺垫,又给深入思考、刨根问底、水落石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帮助;叁是各个问题在内容上要有逻辑关系,或相互补充,或互为前提;或逐步递进,或因果分明,便于学生在思考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更便于教师在引导中思路明晰、指向集中,任务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巧设问题的魅力所在,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当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个别学生来独立回答;对教开放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进行,有时候,一个人的普通思想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于一些重点明显的课文,教师还可以将提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对他们的思维水平起到更好的开发作用。
在每一节普通的课堂中,问题的预设和解决,都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切合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往往能出能够为一节课的亮点和重点,而高效正确的引导,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    E-mail: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427731848@    电话:0519-86231234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