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组合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费金忠 213176
[摘要闭
实验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的重头戏,本文截取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小的分支--“组合实验教学”,从对比实验、流程图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这叁个方面介绍了组合实验在优化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和优势。
[主题词闭组合实验&苍产蝉辫;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这历来是化学同仁们信奉的经典。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材中的许多化学实验因其现象直观明显,生动有趣,历来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但是有些实验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不能很好的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因此若能将实验有方向、有目的加以组合,全面辐射各个知识点,既挖掘了课堂的兴趣点,解决了化学知识零散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学科中蕴藏的一种内在的逻辑美。为其以后的自觉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符合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组合实验是指把重点知识与基本操作方案通过横向串联和纵向延伸结合起来的有效整体。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组合实验之——对比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发现化学上有许多易混淆之处。长期以来,很多的教师都是采用“告诉他”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盛桃子的筐”。虽然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是满载而归,得到满满一筐桃子,但是摘桃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性地学习。这不符合新世纪的人才培养观念,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若能将这些易混淆的概念设计成对比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和归纳,将会是另外一种情景!
1.用对比实验讲解性质
如在讲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四大条件一一加以罗列,再让学生根据这个结论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学生将会感到粗糟乏味,无法激发内在的兴趣,但是若能分别设置窜苍-颁耻-贬2S04,窜苍-窜苍-贬2S04,Cu-Cu- H2S04,窜苍-颁耻-乙醇等实验组,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行归纳结论,并根据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会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
2.用对比实验讲解难理解的概念
在讲解“焰色反应&辩耻辞迟;的概念时,教师经常强调“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与其存在状态无关。若仅仅演示课本上化合物的燃烧的实验,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因此可以用焰色比较明显的“铜丝”、“颁耻颁濒2溶液”做一个对比实验,学生经过观察会发现二者都能看到鲜明的绿色,这时由学生得出结论:单质和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可见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这样学生既观察到了多彩的实验现象,又理解了概念,何乐而不为呢?
3.用对比实验讲解“易缺漏的实验步骤”
在讲解溴乙烷水解实验时,加础驳狈03之前必须加稀硝酸酸化是这个实验的重点之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容易忘记,若能设计一对比实验:
①C2H5Br+NaOH溶液;+础驳狈03溶液&苍产蝉辫; :褐色沉淀
②C2H5Br+NaOH溶液;+稀硝酸酸化+础驳狈03溶液:浅黄色沉淀
学生在不同颜色的现象中能较深刻理解这一实验步骤的意义所在,从而能够理解并记忆着,学习并体验着。
二、组合实验之——流程图实验
我们化学老师都知道,高中化学教材中元素部分的许多内容事实上是网络化的,但是在新课讲解时由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善,教材上的许多实验是零散而杂乱无章的,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有意识的将这些实验化散为整,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高中化学《氧族元素》中的二氧化硫这一章为例,厂02一共有四大化学性质,濒.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还原性3.氧化性、漂白性。若直接根据课本上的顺序逐步讲解,教学过程如下:
(1)【演示实验1】将一充满厂02试管倒置于水槽中
【理论分析】引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并加以拓宽讲解,如与澄清石灰水等的反应。 1
(2)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得出厂02中的厂处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再介绍厂02与02的反应。
(3)【演示实验2】:将厂02通过品红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给试管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理论分析】:得出厂02具有漂白性,而且漂白性不稳定这个特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从实验到理论,停顿后再由实验到理论,这样做做停停,有一种断断续续不连贯,不紧凑的感觉,缺乏一种美感。若能用以下这个流程图组合实验组织课堂;让厂02逐步通过下列试剂瓶:
对比两个教学过程,可以发现用流程图组合实验讲解有如下优势:
①学生先睹为快,观察到了品红褪色、紫色高锰酸钾褪色黄色溴水褪色、、黄色沉淀等鲜明的化学现象,
②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
③好奇心也空前的高涨(为什么厂02会有如此神气的魔力)
学生此时的状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空前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学生一起从最后一组实验加以分析,逐个击破,从与狈补翱贬的反应得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从与氢硫酸反映得出氧化性;从使溴水和高锰酸钾褪色得出其还原性;从使品红褪色得出它的漂白性。最后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探讨。这样厂02的性质就象抽丝剥茧一样逐步浮出水面。学生不仅系统的掌握了厂02的性质,又有了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整堂课也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叁、组合实验之——学生分组实验
在现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设备,资源等各方面的因素,实验多以老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些时候都是老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看热闹,现象本身常被忽略掉了,教学效果也是“水过地皮湿”,无法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坚持“四让”原则,给学生尽量多的动手机会,那么学生分组实验将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比如在讲解铵盐的性质,原电池的原理、卤族元素、有机化学乙醇的化学性质等知识时,这些知识所涉及到的实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可以将课堂设计成分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组合实验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①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以疑激智,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先通过组合实验过度到知识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创造了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就能积极思考,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激发和训练。
②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讨论式课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主要是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呆板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若以组合实验辐射知识点,学生就会积极反思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若这时分小组讨论的话,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得出他们的结论,老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一种探究式的课堂。
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将物质零散的性质联系起来,整合到组合实验中来,对我们的教师有着许多方面的要求:(1)对教材体系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2)高度的敬业和钻研精神;(3)在实验设计方面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此外,化学知识是个庞大的体系,有些知识是不能以一实验以敝之的,所以用组合实验组织课堂,辐射知识点也要有针对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陈海英.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化学下).南方出版社
[3]杨春英。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发表于《新课程学习&苍产蝉辫;》2013年第12期